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山西省 > 长治市 > 上党区民俗文化

上党区十大民俗文化

西火秧歌
  西火秧歌也称西火干板秧歌,由“地圪圈”秧歌发展形成,起源于长治西火、荫城一带,又称“荫城秧歌”、“红板秧歌”,约兴起于清咸丰、同治年间,原为逢年过节打铁挖煤时唱的调子,打地摊演唱,道光年间勃兴,遍及长治大小村镇。西火秧歌唱腔一般分为短板和长板(慢板),短板为七字句,长板为十字句,尾字要求押韵;早期行当只有“小生”、“小旦”两个角色,清咸丰年间逐步发展齐全;剧目短小精悍,表演粗犷泼辣,道具简便宜置;传统剧目有《打酸枣》、《十二月观花》、《双许亲》、《双凤配》、《双姑贤》、《三顶灯》、《打南阳》、《白玉簪》、《忠孝牌》等30余本。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随着人们物质、精神生活的变化,西火秧歌的内容也不断翻新,如新增剧目《收羊毛》、《闹满月》、《麻绳记》、《新羊工》、《巧送钱》、《民兵的 》、《兄弟……[详细]
八义窑红绿彩瓷烧制技艺
  八义红绿彩是磁州窑系继剔花、白底黑花等装饰技法之后,创新而成的一种瓷器装饰艺术,分布于长治县八义镇的八义、东山、南泉庄村一带。八义窑址坐落在八义、东山两村之间,村子周围有优质高岭土(白矸土)、煤炭、水等资源,为烧瓷工匠提供了得天独厚的物质条件,明万历版《潞安府志》记载,潞安城西南的城墙上开有“八义门”,附近有八义瓷器销售市场,说明潞安城当时已是瓷器流通、贩运的重要通道和销售集散地。长治八义窑的红绿彩瓷器是釉上彩瓷,其烧制方法为:在本地白矸土拉成的较为粗糙的瓷器坯胎上,施一层白色的化妆土,再施透明釉后,入窑高温1200度左右烧制白釉瓷器。出窑自然风干后成白瓷成品,瓷绘艺人用毛笔蘸上红绿黄彩在釉面上描绘纹饰,然后二次入窑,以800度左右的低温进行烘烤,使彩料与瓷釉慢慢烧结,在白釉上呈现鲜艳的红绿……[详细]
上党乐户班社
  长治古称上党,战国时期为韩国别都,秦、汉时置上党郡。上党者,“与天朋党也”。苏东坡诗云“上党从来天下脊”。这里东临太行,西屏太岳,位于晋冀豫三省交界处,“北扼幽燕,南瞰中原”,地理形势独特,向有“得上党而望中原”之语,自古为兵家必争之地,为历代统治者所重视。上党盆地,冬无严寒、夏无酷暑,素有“高山盆景、清凉之都、太行明珠”的美誉。上党地区是华夏文明的发祥地之一,具有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远在新石器时代,这里即有人类活动。相传中华民族始祖炎帝神农氏就是在这里尝百草、兴稼穑。著名的史前文化传说女娲补天、后羿射日、精卫填海、愚公移山的传说故事就发生在这里。“十里不同风,百里不同俗”。上党这块“红色之都、绿色之城,神话之乡”,素有“民歌之乡、戏曲摇篮、曲艺之乡”的美誉。相对闭塞的地域环境使得这里的……[详细]
  上党腊驴肉是山西长治市的汉族传统名吃,其肉质肥而不腻、瘦而不柴、香味四溢、回味无穷。早在明代,腊驴肉就已驰名于上党和晋南地区,产品远销北京、天津、南京等南北名城。腊驴肉与当地的凉粉、酥火烧被称为潞安府(长治古称潞安府)三宝。制作腊驴肉的原料为驴鲜肉。切肉时,要按部位把肉分成前肘、后肘、前臂、后墩、元宝、肋条、腱子、腰球、肚厢皮等,并顺着- 把各部位肉切成1~2公斤的肉块;用清水浸泡12小时,洗净后,入80℃清水锅内,加调料(每15公斤生肉加花椒35克、大料25克、茴香35克、食盐300克)滚煮三、四个小时;出锅晾凉后,将肉按部位依次放入盛有老汤的砂锅,加满例汤,上压小石块,炖煮12小时(其间不断加汤)即可出锅上市。上党腊驴肉具有较高的营养价值,是理想的高蛋白、低脂肪食品。同时又可健胃、活血,……[详细]
  “铁礼花”民间俗称“铁犁铧”(犁铧溶化铁水向空中打散),是流传于上党地区的节日社火活动。长治地区冶铁业兴盛,旧时,每逢农历二月十五或七月十五,当地人有在老国槐树下用融化的铁水向枝叶间散打的习俗,人们选用这种方式寄托对“屈死鬼”的同情,祈望他们能象铁树开花一样,再世成人,从而形成鬼节打铁礼花的习俗。后来,随着社会的发展,“铁礼花”逐渐演变成人们在紧张劳作之余,祈盼生活富足,用以放松身心的一种节日社火习俗。“铁礼花”习俗与当地传统节日密不可分,主要有“添仓节”、“老君节”、“神农节”、“元宵节”等。打铁礼花时,要选用铸炼铁器后的报废铁料,经坩锅溶化成铁水,专人负责抬出铁水,“铁礼花”关键在于一个“打”字,老练的艺人舀出铁水放在木板上,手持另一块打板猛击放着铁水的一头,铁水被击打出去,碰到树枝,向……[详细]

全部上党区民俗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