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氏泡灸疗法,连云港市第七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传统医药类项目。泡灸疗法同针灸,艾灸一样,属于灸法的一种,它是用一些对皮肤有刺激性的中药贴敷在穴位上,使其产生灸泡,古代称天灸,冷灸,是以中医基础理论为指导,经络学说为核心,通过药物对穴位及患处的刺激和吸收作用,以疏通经脉,行气活血,引邪外出,调节脏腑,协调阴阳而起到防病治病的作用。泡灸疗法以冬病夏治为特色,未病先防为核心,在阳气旺盛的三伏天……[详细] |
大伊山传说伊芦山传说开山岛传说(扩展),连云港市第七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扩展项目民间文学类项目。伊芦山传说:伊芦山位于灌云县东北部,北有善后河、南有车轴河,西有盐河,海拔200多米,山体总体上成东西走向,延绵七华里。因传说商代贤相伊尹曾在此隐居而得名。项羽麾下大将钟离昧即为伊芦人。伊芦山有着丰富的自然和人文景观。山的中西部遍布文人题刻,如“高山流水”、“龙神岩”、“奇泉”等。山上遍布奇泉异井……[详细] |
谢氏膏药外敷疗法,连云港市第六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传统医药类项目。谢氏膏药外贴疗法,是以中药配制的膏药外贴体表即可治疗疾病的方法,亦是祖国传统中医药治疗疾病的一种方法,具“简、便、效、廉”的特点,深受病人治疾首选,在本县及周边县市广为流传,深得信赖。谢氏膏药外贴疗法以中医药理论“理、法、方、药”为指导思想,结合家传在膏药方面的经验研究而成,在谢氏家族中代代相传,并持续临床应用,对膏药组方……[详细] |
灌云豆丹制作技艺,连云港市第六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传统技艺类项目。豆丹烹饪技艺,是在灌云人世代相传的豆丹食俗的基础上产生的。豆丹烹饪技艺包括豆丹食材的选用,制作和烹饪。先从生长旺期的大豆叶上捉豆丹,再用擀面轴子,将去头的豆丹从尾至头把肉擀出,与丝瓜、倭瓜、青菜等瓜蔬一起饶煮,加入葱、姜等调料制成菜肴,鲜嫩爽滑,色泽鲜亮。灌云人喜食豆丹,善做豆丹,始于何时无法考证,世代相传至今。近年来,由……[详细] |
大伊山传说,连云港市第六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民间文学类项目。大伊山的由来就有多种说法。其一,这里本没有山,属浅海沼泽,人烟稀少;有一家姓戴的做豆腐卖,每天把豆腐挑到西边南岗岭上卖,南岗岭上的人家大多会用豆子换豆腐。这个姓戴的人卖完豆腐回家,在路边拾了一块石头与豆子配重挑回家,就把那块石头丢在巷口,后来不知不觉长成了一座山,周围的大地也跟着长,把海水向东挤退十多里。据说这是一块神石,是姓戴……[详细] |
徐氏痹症外敷疗法,连云港市第五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传统医药类项目。徐氏痹症外敷疗法始于清代末年。它根据我国传统医学的治疗原理,采用内病外治的具体方法,主要用于治疗由风、寒、湿等原因引发的骨质增生、腰椎间盘突出和风湿病、颈肩综合症,对消除由此引起的坐骨神经痛、腰腿酸、胀、痛、手脚麻木等病症具有独特疗效。该疗法采用徐氏祖传秘方,用川乌、草乌、透骨草、红花、威灵仙、三七、冰片等十几种中草药碾碎……[详细] |
推拿疗法,连云港市第五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传统医药类项目。形意武医推拿在灌云县传承已一百多年,1908年灌云县伊山镇人马继福做生意来往于江苏、山东、河北等,在河北遇李存义先生,随李先生学习形意拳及形意武医推拿术后将技艺传子马丙启,马丙启又传承马强、马世峰、马士超。1986年马家三兄弟,又到河北深州市拜形意大师宋广印先生为师,系统学习形意武医推拿术及形意拳械,马强在灌云伊山镇开设推拿门疹传……[详细] |
老虎鞋制作技艺,连云港市第四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传统技艺类项目。制作老虎鞋作为布艺艺术的一个类型,归属于连云港民间传统手工技艺,也是典型的地方民间习俗,在连云港有着良好的群众保护基础和社会传承空间。地方居民认为婴幼儿穿上老虎鞋,会龙行虎步,虎虎生气,将来能健壮成长。脚穿老虎鞋,头戴老虎帽,穿着老虎袖、枕着老虎枕,孩子就不会受邪气侵扰,平安吉祥。连云港地区的虎文化由来已久,源远流行。老……[详细] |
剪纸(扩展),连云港市第四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传统美术类项目。灌云剪纸是灌云地区民间传统工艺美术。剪纸是以白纸或其它颜色的纸,以剪刀、刻刀,剪刻成各种装饰图案。分为剪、刻和剪刻相结合三种方法。剪纸的作品有多种用途,大多与地方传统习俗有关。如鞋花,则以白纸剪出花鸟图案,贴在鞋邦上,按图样进行绣花,制作花鞋。“寿”字纹、“双喜”纹、“万”字纹、喜鹊登梅、石榴及各种寓意吉祥喜庆的团花图等都……[详细] |
涟北村挂廊,连云港市第三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传统美术类项目。挂廊又称卦流、过门签,是苏北农村在春节或办喜事时贴在对联横批下沿的刻纸图案,在连云港农村十分流行,也是传统美术刻纸形式之一,2011年入选为连云港市第三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扩展性名录。据地方民间传说;姜子牙登位后大封有功众贤,他夫人也想谋一种职位子。姜子牙左思右想觉得不妥,但又碍于夫妻感情,就封老婆为穷神,以免她滥用职权……[详细] |
吹糖人,连云港市第二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传统技艺类项目。板浦武氏糖塑创始人武同柱,祖籍南城人,后举家迁至古镇板浦定居,他生于1876年,卒于1935年,一生以吹糖人为生。作为第二代传人武可成1934年生于板浦镇,自幼师承其父武同柱,也以吹糖人为业,吹塑技艺深得其父直传。他在父亲的亲自指点下,学会了熬糖点为,控温和设制糖塑作品等一系工艺流程,如在熬糖方面,对火侯的大小、温度高低及色彩的……[详细] |
根雕技艺(扩展),连云港市第二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扩展项目名录传统美术类项目。根雕是以树根为原料,根据和充分利用其天然形态,加以人的丰富想象,对根须进行取舍,稍加雕刻而成的雕塑形式。它与木雕的区别在于木雕完全以人为主观设计进行雕凿。而根雕以根系的自然形态为主。灌云县的根雕技艺有上百年的历史。到二十世纪八九十年代,灌云县已有10多人组成的根雕群体,成就较高的有陈福照、牛祥余、王守柱、汪兰亭、王……[详细] |
指板琵琶制作技艺,连云港市第一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传统手工技艺类项目。琵琶是我国民族乐器中表现力十分丰富的弹拨乐器。它以檀木、红木等硬质木材挖制成半梨型指板,张上桐木面板形成共鸣箱,在面板上安竹制品,作为音位,张四根弦,以“义甲”弹挑发声,由弦经面板、音柱引起共鸣箱振动。其制作材料与乐器结构直接影响乐器的音色、音质和音量。好的琵琶,带有类似金属的明亮而坚实的声音。徐士成原为灌云县淮海……[详细] |
玩麒麟,连云港市第一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曲艺类项目。麒麟是中国人民传说中的“仁兽”、“瑞兽”、“圣兽”。是传说中的吉祥动物。玩麒麟是灌云地区祈求新年吉祥、人寿年丰、人口兴旺的美好愿望。玩麒麟从正月初一直至正月十五,一个村庄每天都有好几个班子演唱,真是“你方唱罢我登场”,十分热闹。麒麟以竹篾或芦柴扎成骨架,彩纸贴饰,丹青点染。有的还扎个小人儿骑在麒麟背上,寓意麒麟送子,讨人喜欢。有的小……[详细] |
狮舞,连云港市第一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民间舞蹈类项目。东海县舞狮是一种民间自发兴起的民俗舞蹈活动。主要表演形式有:把门、打滚、攀高、跳跃、挖球等各种动作,加上鼓手助阵有一种北方雄狮威风,自1860年即活动于东海县桃林镇一带等地。1860年太平年军经过桃林时接见太平军首领的马氏族人即为舞狮能手。抗日战争时、春节戏会、宣传抗日等主要庆典活动都有舞狮活动出现,解放初期,舞狮活动人褚司圆先后……[详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