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云区十大民俗文化

桃木雕刻工艺
  桃木雕刻工艺(扩展),连云港市第二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扩展项目名录传统美术类项目。我国民间桃木雕刻工艺源远流长,遍及城乡,在社会上有着很广泛的文化影响力。连云港市由于其特殊的地理位置和文化积淀,使桃木雕刻工艺自成一格,充分展现了当地的乡土风情。桃木雕刻工艺是一门集书、画、雕刻、历史、美学等于一身的综合性艺术,加之几千年以来民间一直流传着桃木能辟邪、消灾、禳福等特定的文化底蕴,给桃木雕刻工艺赋予了新的时代文化内涵。连云港市桃木雕刻工艺,素材贴近生活,雅俗并存,维妙帷肖,很得人们的喜爱。其“十二生肖”、“桃木剑”、“桃木锁”、“锺馗”、“关公”等一系列圆雕、高浮雕作品具有很高的装饰性、实用性和收藏价值。……[详细]
连云港云雾茶制作技艺
  云雾茶的发源地在江苏省连云港市北云台山的宿城街道大竹园村,后为宿城街道各村及南云台山和中云台山等地引进栽培,现全市种植面积近万亩。连云港市云雾茶最早可追溯到唐代,《宋史·食货》中有多处提及海州的茶叶,记述海州之茶“善而易售”,“入钱之数厚于他州”。南宋咸淳年间列为贡品。现龙洞庵内仍有一株健壮的老茶树,树龄已愈800年。据《云台山新志》记载:“天下之茶分六榷,海州居其一。”“海州之茶山,度无过云台者。今惟宿城悟正庵尚有茶树,岁得茶一、二斤。山僧珍之如龙团凤饼,秘不示人。”每年春天,悟正庵的山僧都要在谷雨前采摘老茶树上的茶,精心制作二、三斤上贡帝王。现在大竹园村茶农石宝兴家中还收藏着祖先留下的一张清嘉庆七年(1802年)茶田买卖的契约。自古以来,就有高山出好茶之说,大竹园村正是处在海拔400多米……[详细]
连云港花船
  花船又称跑旱船,是江苏省连云港地区历代传承的民间舞蹈。它以舞蹈为主,综合了音乐、说唱、表演等多种民间艺术。其舞蹈是模仿船民、渔民水上行船的各种动作,并加以夸张、美化的。连云港地区海岸线较长,近海河道纵横交错,水上交通及渔业兴旺,是产生花船艺术的土壤。花船以旦角顶船、丑角撑船,相互配合表演行船、推船、系缆、解缆、上船、下船、耍跄及与风浪搏斗的各种动作,加上相互对答、唱曲和丑角的插科打诨、滑稽表演,有极强的娱乐性。连云港的花船不仅舞蹈性强,还有说唱表演。花船表演的传统节目有《王妈说媒》、《小秃闹房》、《劝夫参军》等数十个有说白、数板和唱曲。曲调有《十劝郎》、《梳妆台》、《走船》等民歌小调30多种。花船表演的伴奏有文武场。文场为唱曲伴奏,武场为舞蹈动作伴奏。常用锣鼓点子有“紧急风”、“一盆火”、“……[详细]
樱桃酒酿造技艺
  樱桃酒酿造技艺历史悠久,考古工作中发现了多处中国新石器时代樱桃用于酿酒的证据,考古工作者曾在商代和战国时期的古墓中发掘出樱桃的种子。《礼记》中就有“仲夏之日以会桃先荐寝庙”的记载,这里的“会桃”即樱桃,历史上樱桃曾被列为向朝廷进献的“贡果”。野樱桃在先秦时期的云台山较为常见,记载“泽如楔荆,实如楔荆”。连云港市云台山地区是最早酿造樱桃酒的地区,是公元前除了西亚地区以外另一个值得注意的重要地区。樱桃酒是一种同时含有大米、蜂蜜和水果成分的养生酒。我们的先人在享受型果酒的开发上更是世界最早,龙山文化时期果酒是稻米、蜂蜜、水果、添加树脂和香草的混合饮品,有充分的证据表明加入酿酒原料的水果是我国原生的樱桃。1887年,26岁的邱如年艺成出师,开始酿造樱桃酒。经过邱正雨、邱德利、邱维成的传承,邱家樱桃酒……[详细]
刘氏自然拳
  刘氏自然拳无固定拳套,不讲着,不着相,以气为归,以不失自然为本旨。所谓“自然”,是通过循规蹈矩的苦练求得。刘氏自然拳入门之初,以舒筋法练习腰腿柔韧、关节灵活;以内圈手练习手眼身法步,要求“身似弯弓手似箭,眼似流星腿似磨”此后则习推手(即鬼推手),然后再加入踢法练习。刘氏自然拳功夫包括:以“子母球”练抓、斩、切、刺、抛、刷、点、拿等劲;以“沙包”练抓扣劲;以“捏纠木棒”练虎口劲;以“三角樁”练蹬踢法等。刘氏自然拳打法分十九字,有歌云:“生、擒、捉、拿、闪、躲、圆、滑,吞、吐、浮、沉,绵、软、巧、脆,化、妙、神字至上陈。”自然门技法要诀为:“吞身如鹤缩,吐手如蛇奔,活泼似猿猴,两足如磨心,若问真消息,气穴寻原因。”自然门习武与修身并重,要求打法自然,处事自然,归根自然。……[详细]
连云港煅铜技艺
  锻铜工艺利用铜伸缩性好、软硬度适中等特点,用浅浮雕、高浮雕和圆雕等造型技法,加上特殊配方对作品表层进行工艺处理,以其金属材料特有的质地感、浓郁的手工美,质朴的艺术风格加上色彩上的出新与变化赢得了人们的喜爱,其作品流布到世界各地。锻铜工艺是我国连云港锻铜工艺品的主产区之一,分布于连云港市及下辖赣榆、东海、灌云三县。据考古佐证,1960年在该市新浦区花果山乡大村出土的铜鼎,是迄今为止江苏境内所发现的最大铜鼎(现存南京博物馆),将连云港锻铜工艺追溯到2800年以前。锻铜工艺以紫铜板材和黄铜板材为原材料,使用各种金属锐器,按设计方案,在铜板上雕刻出凹凸起伏的各种图案,或将铜皮加温使之变软,用铁锤、木锤或胶皮锤为工具,经锻打或錾击工艺,做成各种制品。连云港地区的锻铜工艺有较高的艺术价值,其工艺品古朴典……[详细]
海州湾渔俗
  海州湾是我国八大渔场之一,这里的渔民世世代代以出海捕鱼为生,在长期的生产实践中,形成了一系列的、具有鲜明地域特色的渔民风俗。海州湾位于江苏省东北部,苏、鲁两省交界处,海洋渔业生产历史久远,《南齐书·州郡志》记载:“郁洲(今云台山)在海中,周围数百里,岛出白鹿,土有田畴鱼盐之利”。在北起连云港市赣榆县柘汪乡绣针河口,南到灌河口的沿海一带全长170多公里海岸线上,自古形成了无时不有、无事不在、较为稳定的系列传统习俗。贯穿这些风俗的主线,是顺从性强、实用性强、避区忌讳多、吉利彩话多、信仰崇拜多。渔民认为不吉祥的话和事,绝对不说不做。开口讲究“彩字”,如取鱼叫“取彩”,馈赠叫“彩头”,船上作业都唱号子等等。海州湾渔民风俗大致可分为生产习俗、社会习俗、生活习俗和信仰习俗四大分类。上古至今,独特的海州湾……[详细]
五柳河传说
  五柳河传说,连云港市第一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民间文学类项目。“五柳河传说”历经1600年,具有广泛的群众性和民间传承性。“五柳河传说”主要流传于连云港市云台山脉的高公岛乡、宿城乡、云山街道等乡镇,陶渊明带兵修建的五柳河大堤位于连云港市连云区高公岛乡柳河村境内。五柳河大堤、五柳河乡皆起因《世外桃源》的作者陶渊明而得名,因而具有广泛地流传性和知名度。“五柳河传说”讲述当年柳河乡百姓受海潮侵害,望着眼前就要成熟收割的庄稼被海水淹没,将颗粒无收,老百姓哭天抢地,哭号不止,陶渊明亲眼目睹深感痛心,后亲率大军两千人,在柳河近海的平地上挖了一条长约1里半,宽约1丈5尺,高2丈的大堤,大堤既可以挡潮又可以灌溉农田。从此,当地百姓安居乐业,再未受到海潮影响,也是从那以后,高公岛乡柳河村的老百姓为……[详细]
木雕(含根雕)
  木雕(含根雕),连云港市第一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民间美术类项目。根雕技艺的工艺是一门区别于其它手工技艺的艺术创作。连云区墟沟办事处李明波师傅的根雕技艺,可称是别具一格属当代新秀。他的根雕艺术作品,不仅是“物以稀为贵”,更有它的“独一无二”性。他的根艺品应用根材独特,是采用连云港云台山上生长的中药根材,即黄莉根。在全国及省内用此根材制作根艺作品是绝对少见。黄荆根生长周期较长,一般都要几十或者上百年才能用。它无毒、不腐不蛀,根质光滑坚硬,纹理细腻,千年不变形不变质,由于黄荆根在土里生长久远,更有千姿百态的自然造型。他的根雕艺术作品始终是“奇”与“巧”相结合的造型技术。在创作过程中,完全是手工操作,且不用任何拼接方法,主要手法在自然美的基础上,充分显示根的千姿百态,充分显示根体上疤、……[详细]
双人花船
  双人花船(扩展),连云港市第二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扩展项目名录传统舞蹈类项目。双人花船,亦称玩龙船、跑旱船,自古以来都是喜庆节日,庙会间表演,大都是单人船,一男一女,但双人花船却不同是三人表演两女一男,船长2.36米左右,两女在前后舱[女]分主次,男扮撑船者在外,多为渔家动作表演,但双人船比起单人船表演较有难度,首先是造船、设计、材料都要选轻为主,女演员选的也难些,首先是身材、体重行动有规律,不能随己发挥,例如:行走、跑船都要一致步伐要踩锣鼓声,男丑2也不能自己想跑多远,就跑多远,首先是撑篙不能随便一扔,要贴船下篙,一篙下去要分三步走,头舱走三步,二舱用力走五步过二舱可走八小步,这样才能配合整体,当然也要发挥演员的灵活性,总的来说双人花船是难度大些,当然是靠非演员互相多练习,因为双人船……[详细]

全部连云区民俗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