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四川省 > 乐山市 > 夹江民俗文化

夹江十大民俗文化

夹江书画纸
  夹江书画纸,历史悠久。夹江手工造纸始于唐,继于宋,兴于明,盛于清,康乾时期成为“贡纸”和“文闱卷纸”,抗战时期达到顶峰,年产万吨,产量之多,品种之繁,品质之佳,为全国之冠。早在唐代,便有关于夹江纸的记录,宋代夹江竹纸发展很快,在明、清时代夹江纸迎来兴盛之期。明代中期,夹江纸已经广泛地用于文化教育、经济贸易,渗入到人们的生产、生活诸多领域。清康乾时期,夹江手工纸创造了前所未有的辉煌。民国二十四年(公元1935年)版《县志》具体记录了那时“各区造纸之家”“因解文闱卷纸互相控诉”的事件,当时夹江纸被钦定为“贡纸”,成为宫廷用纸和“文闱卷纸”。抗日战争时期,夹江成为大后方纸张供应的重要产地,产量居全川产纸县第一位,年产量近万吨。夹江成为当时全国手工造纸产量之冠。著名的国画大师张大千先生曾两次来马村乡……[详细]
夹江竹纸制作技艺
  造纸术是我国古代四大发明之一,四川省夹江县和浙江省富阳市为竹纸的重要产地。夹江的环境适合竹类生长,当地在唐代即开始以“竹料手工造纸”,竹纸制作技艺兴于明,盛于清。自唐代以来,夹江即享有“蜀纸之乡”的美称,夹江纸以质量佳、品种多、规模大、技术精著称,曾被康熙皇帝指定为贡纸。夹江竹纸以手工舀纸术制作,从选料到成纸共有15个环节、72道工序,与明代《天工开物•杀青》的记载相合。以嫩竹为主料生产的夹江手工书画纸具有洁白柔软、浸润保墨、纤维细腻、绵韧平整等特点,与安徽宣纸齐名,曾被国画大师张大千先生誉为“国之二宝”。随着时代的变迁,夹江手工纸生产面临危机,原材料供给困难,传承乏人。夹江全县虽存有一千多家造纸作坊,但严格意义上的传统手工纸生产已不多见。因此,有必要对夹江竹纸制作技艺这项具有历……[详细]
夹江武术
  夹江历史悠久,武术源远流长,民间武术遍及城乡。1972年成立县业余体校,同年成立夹江县武术代表队。1992年被国家体委首批命名为“全国武术之乡”。2007年3月,夹江的峨眉武术被省人民政府公布为四川省非物质文化遗产。目前我县有武术协会(团体)2个,武术教练10人,武术训练场地4个,有3000余名武术爱好者常年参加武术训练。……[详细]
夹江国画纸
  夹江国画纸是四川乐山的特产,历史悠久,清康熙年间被定为贡纸、“文闱卷纸”。抗日战争时期,著名的国画大师张大千先生曾两次来马村乡石堰村,同槽户石国梁(著名槽户石子清长子)等,共同研制书画纸,提高了夹江书画纸质量。夹江书画纸,具有“肌细、油嫩、铁板、洁白、做手”五种特色,谓之“五皮齐”,浸润吸水性能好,保留墨色效果极佳。……[详细]
夹江画纸
  夹江县西北部山岭沟壑间,遍生竹林,郁郁葱葱,水源清澈,造纸业非常兴旺。尤以马村乡造纸业最为发达,被誉为“国画纸之乡”。  夹江国画纸,历史悠久。清康熙年间被定为贡纸、“文闱卷纸”。抗日战争时期,著名的国画大师张大千先生曾两次来马村乡石堰村,同槽户石国梁(著名槽户石子清长子)等,共同研制书画纸,提高了夹江书画纸质量。于是,夹江书画纸便以大千书画纸名之,并在马村乡石堰村立“大千纸坊”一座,以永远铭记这位伟大的国画大师为夹江纸业作出的贡献。夹江书画纸,具有“肌细、油嫩、铁板(棉韧)、洁白、做手(整选)”五种特色,谓之“五皮齐”,浸润吸水性能好,保留墨色效果极佳,全县国画纸1998年产量达3690吨,居全国之冠,出口日本、新加坡等10多个国家和地区,被评为省二轻系统优秀产品,并列入《天府名产》一书。……[详细]
  夹江年画是川西南地道的农民画,表现内容丰富多彩,取材于民间而不拘泥于现实生活,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对表达的内容加以高度概括和形象夸张,是夹江汉族传统文化产品中的瑰宝,具有十分珍贵的历史文化价值和艺术贡献价值,在2008年入选我国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夹江年画是用夹江本地生产的连式纸加工制作成粉笺作胚纸,木版套色印刷而成。水印一色一版,多次套印,全无一点手工绘制。夹江年画常用苏木红、槐黄、品绿、蓝靛、黄丹等色,所用颜色都由植物、矿物研制,色彩鲜艳,和谐悦目,特别是黄、丹色不怕风雨日晒,久不褪色。雕版刀法粗犷、朴质,富有稚拙之美。其中,主以“黄丹门神”最为有名,耐日晒风吹,不变色。黄丹门神的内容有门神、天爷、灶爷、土地等,总之,凡是农家的每一扇门,都有其表现的门神。夹江手绘年画色……[详细]

全部夹江民俗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