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州湾渔民风俗(含号子美女石小龟山传说),连云港市第一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民俗类项目。海州湾渔场是我国著名的渔场。渔民们祖祖辈辈长年漂泊在“无风三尺浪,有风浪滔天”的大海上,风险很大,生命财产没有保障,抵御自然力的手段和能力很差。渔民们说,吃这行饭犹如“头顶血布吃饭,手插油锅捞钱”。有时一网三仓,有时十网皆空。所以渔民们把自己比作神仙、老虎、狗。满载而归,顺风顺流,人在船上喝茶,好似……[详细] |
海州机智人物传说,连云港市第一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民间文学类项目。海州机智人物传说是指常年流传在古海州(今连云港市地区)以卫哲治、苗坦之、吉杲三人为代表的民间智慧人物的系列传说。卫哲治,清代乾隆初任海州知州,关于他为官廉政、智斗豪强的传说有26篇。苗坦之是海州西乡一位穷秀才,关于他帮助穷人、智斗豪门的传说有55篇。吉杲诙谐幽默,正义感强,是海州地区有口皆碑的一位东方朔式的传奇人物,他……[详细] |
海州童谣,连云港市第一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民间文学类项目。海州童谣,是海州民间口头文学百花园中的一朵奇葩,是我国民间文学宝库中一颗璀璨的明珠,从中可以感知劳动人民非凡的文学艺术创造才能。海州地处我国东部沿海的脐部,东临大海,西接中原,北依齐鲁,南扼江淮。它既是我国南北自然气候的分水岭,也是南北文化辐射的交汇处,又是古代淮盐的集散地和商贾辐辏的贸易港口,加上历史上中原和苏南多次大批民众……[详细] |
海州方言,连云港市第一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民间文学类项目。连云港市古称海州,海州方言是祖祖辈辈的连云港人民,通过生产和社会实践,对连云港地区特有的地理环境、自然现象、生产活动和社会生活的观察认识而形成的共同认可的语言表述。它向我们展示了丰富的文化内涵和十分形象的表达方式,展示了历代连云港人的睿智和幽默,展示了浓郁芬香的乡土气息,所以海州方言是连云港历史文化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连云港……[详细] |
晒盐技艺(淮盐制作技艺),江苏省连云港市传统技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淮盐制作技艺的传承发展,经历了从海水煮盐到天日晒盐两个漫长的过程。海水煮盐的历史差不多延续了三千多年。明朝末年,淮北海盐生产开始逐步向海水滩晒制盐技术过渡。淮盐生产,起源于春秋,发展于汉唐,振兴于宋元,鼎盛于明清,已有4000余年历史,有文字记载的历史有2500余年。而关于淮盐的称法,是古人以淮河为界,对淮南、淮北地区所产……[详细] |
戴晓觉膏药在连云港市及周边城市影响广泛,享有盛名。主要分布于连云港市新浦区浦东办事处龙苑社区,后辐射至东海、赣榆、灌云、灌南等周边县区。据《海州乡土文化》记载:民间著名中医丁儒奎老先生,独创黑膏药制作技艺,治疗皮肤病类疾患疗效显著,后收海州医师戴士柱为徒,传授膏药技艺。又据《连云港市卫生志》记载:明末清初,戴士柱在海州经营药店,拜丁奎儒为师后,学得黑膏药制作技艺及诊治秘方,凭借着自己平时自学中医的……[详细] |
海州智慧人物传说是指常年流传在古海州(今连云港市地区)以卫哲治、苗坦之、吉杲三人为代表的民间智慧人物的系列传说。这些传说流传在连云港市东海县、海州区、新浦区、赣榆县、灌云县、灌南县以及淮安市、盐城市的部分县区,自清代乾隆以来一直在民间盛传不哀。这三位传奇人物有的历史上真有其人,只是把他的一些故事加以夸张虚拟,具有传奇色彩。如卫哲治,清代乾隆初任海州知州,关于他为官廉政、智斗豪强的传说有26篇。苗坦……[详细] |
黑陶制作工艺是我国陶器制作中一种特殊的传统技艺,它流传于连云港市赣榆县、海州区等地域,有着悠久的历史。1959年在海州区锦屏镇二涧村遗址出土的“黄褐式夹砂陶器”,专家考证为该市发现最早的黑陶制品,距今约有七千年的历史。黑陶制作有严密的技艺流程,首先它选用土质非常严格,要求海水把大海中的粘土席卷到岸边,被山涧巨石拦截下来,年深月久而形成在地层中的一种特殊粘土层。它的制坯、成胎、平雕、浮雕、压光、模光……[详细] |
《镜花缘》是清代小说家李汝珍的代表作品,在小说中“论学说艺,数典谈经”,同时也包含了新颖的思想和新奇的想象,在我国小说史上占据一席之地。镜花缘传说是《镜花缘》成书前后在古海州地区民间流传的、与作者相关的地方民风民俗、风土人情、文人轶事的系列民间故事,主要流布在古海州及云台山周边区域,后随《镜花缘》小说影响不断扩大,流传至徐、淮、盐相邻地区,乃至全国及世界各地。镜花缘传说形成于清嘉庆年间,距今已有2……[详细] |
海州(今连云港市)童子戏属傩的一支,它起源甚早,和古代的巫觋活动有着密切的渊源关系。海州自古巫风盛行,考古学家在连云港市锦屏山将军崖遗存的原始社会岩画中,就发现许多巫的形象和“皇舞祭天”、“执干戚舞”的傩舞场面,海州童子戏艺人至今仍自称为“乡人傩”,而乡人傩正是古代每年乡间举行的驱鬼除疫的重要仪式。明代以后的海州地方志中,均有傩戏的零星记载,约清乾隆年间,童子戏的演出已由“娱神”向“娱人”方向发展……[详细] |
汪恕有滴醋是江苏连云港市古镇板浦汪氏以手工技艺酿制的烹饪佐料。其创始人汪一愉于清康熙十四年(1675)开始以制醋为业,取宋苏轼为汪氏宗谱所题“恕心能及物,有道自生财”一联的首字,挂牌“汪恕有醋坊”。汪氏酿醋时,采用大缸发酵,醋从缸壁的底部孔中滴出,且该醋味浓,酸度亦高。烹饪时,特别是伴凉菜时,只须数滴,便使菜肴酸中透出绵甜香郁,所以称为“滴醋”,在醋品中独树一帜。故清代学者袁枚在《随园食单》中盛赞……[详细] |
花果山传说是流传于江苏省连云港市云台山(今统称花果山)及周边地区的诸多民间传说,其中石猴出世的传说、猴嘴石的传说、石猴锁龙传说、金箍狼牙石传说、猪头石的传说、十八盘传说、三元传说、水帘洞传说、七十二洞传说、石猴乌龙潭捉妖传说、拐杖柏传说、南天门传说等在民间以口头形式代代相传,既富于生活气息,又离奇动人。三千年前《禹贡》的相关载述,是花果山传说孕育、产生的原始依照。《山海经》、《水经注》及唐诗宋词及……[详细] |
民间“鼓吹”乐(以唢呐或管子主奏)是我国北方比较流行的一种民间乐种形式。但连云港地区的鼓吹乐则有着自己独到的特色。一是流行历史悠久,且十分普及,明代隆庆年间成编的《海州志·卷之二》中已有民间丧事中“鼓吹”的记载,清代康熙末年东海县安峰镇的许家班就已名噪一时,迄今该镇有16个鼓吹乐班,其中有9个是许家的后代或传人。二是曲牌丰富,全市流行的古老曲牌【山坡羊】、【寄生草】等两百多首,是一份十分珍贵的艺术……[详细] |
海州是江苏省连云港市的古称。海州五大宫调是指流布在连云港市及周边地区的以【软平】、【叠落】、【鹂调】、【南调】、【波扬】等为基本腔调的一种用曲牌连缀体来演唱的艺术形式。海州民众演唱小曲的习俗由来已久。明代嘉靖、隆庆以后,海州五大宫调逐步形成并走向成熟,随盐业河运广为流传。由于地处苏、鲁接壤处,海州成为江淮方言和北方方言的交汇地带,历史上南北方的小曲杂调均在此流传生根,呈现出既融会贯通又诸调杂陈的特……[详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