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四川省 > 南充市 > 阆中市民俗文化

阆中市十大民俗文化

保宁醋传统酿造工艺
  保宁府(今阆中市)酿醋始于商周,兴于秦汉,在公元936年五代后唐时,因设保宁军治得名保宁醋,后经明末宫廷酿醋大师索义廷改良配方,加入中药制曲后闻名于世,成为西南麸醋酿造的标准。◆唐代丁缸醋作坊遍布市井,醋业兴旺。阆中醋坊虽多,但最负盛名的是始于公元936年的保宁醋,距今已有1000余年的历史。◆明末清初,宫庭醋师索义廷择居阆中,以宫廷手法融合保宁醋原有工艺,创新采用白叩、砂仁、杜仲、当归、五味、薄荷等数十位中药制曲,取嘉陵江地下水酿制麸醋,其醋液色泽红棕、醇香回甜、酸味柔和、久存不腐。从此,声誉鹊起,成为酿醋标准,在中华醋苑独树一帜。◆至清乾隆年间,索氏第五代孙索绍武规范了保宁醋的药曲配方和酿造工艺。至此,索氏醋业以药曲、麸醋之特色,愈益兴盛,在云贵川及陕甘地区名声大振,跨入全国四大名醋之列……[详细]
  地毯织造技艺(阆中丝毯织造技艺),四川省阆中市传统技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丝毯编织技艺是阆中百姓代代相传的传统手工技艺,自明朝开始,阆中就出现了丝毯编织作坊,清朝中期,丝毯编织成为城镇很多家庭的主要谋生职业。解放前阆中有张家花卉、薛家山水、大佛寺李家佛像等著名家族作坊10余家,一个家族数代人都从事丝毯编织工作,经过累积形成各自不同的图案风格并代代相传。阆中手工打结丝毯因其原材料讲究,技艺独特,所以产量一直较低,价格昂贵,购买者仅限于各地达官贵人。丝毯编织分挂经、过纬、打底栽绒、砸耙子和手工平毯等工序,丝毯织造工序繁复、耗时极长。毯背每米丝线道数可达1300余根,每平方米打结点达100万个。所有经纬线打结缠绕全由手工完成,精细度极高,一个成熟的技工每年仅能编织3至4平方米丝毯。……[详细]
  灵山秀水的古城阆中,除把山之魂水之韵古之城留给世人外,还给人们留下了千年之舞——阆中“巴象鼓舞”(又名八仙鼓舞)。舞的活化石“巴象鼓舞”,是阆中渝水土著巴族宗(板遁蛮)人继承其先祖“前歌后舞”传统,在公元前11世纪武王伐纣时阵前造势威震敌胆尽显“巴国勇士”风采而传为美谈的。公元前2世纪初,宗人帮助汉高祖平定三秦时又再现风采。“巴师勇锐,歌舞以凌”,深得刘邦赏识,后被引入汉宫,定名“巴渝舞”。历经魏、晋、南北朝至唐代,虽数易其名,却以其强大的民族生命力,逐步由武舞宫廷舞演变为祭祀舞庆典舞,在民间与世流传盛演不衰。1992年,四川省舞蹈研究所在阆主持召开了“阆中巴象鼓舞与巴渝舞研讨会”,一致认为:阆中流行的“巴象鼓舞”,是“巴渝舞”的遗风,在国家民族舞蹈中独树一帜,是“舞蹈的活化石”。奇妙的音响……[详细]

全部阆中市民俗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