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江苏省 > 无锡市 > 滨湖区民俗文化

滨湖区民俗文化介绍

  灵山素饼制作技艺,无锡市第三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扩展项目名录传统技艺项目。灵山素饼含低糖,口感香酥浓郁,具有油而不腻,酥而不散,色、香、味俱佳的特点。灵山素饼传承灵山文化的制饼精髓,在马山地区流传一段佳话,相传唐代贞观年间,高僧玄奘西天取经归来,在灵山弘扬佛法,为使佛恩广泽,向百姓布私福饼,称之为“灵山福饼”并带回家,用以惠泽亲友。渐渐地,这种习俗也流传至各种祝福场合,代代相传,沿袭至今。现……[详细]
  内画,无锡市第三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传统美术类项目。内画起源于清代的鼻烟壶,距今已有两百多年历史,是中国特有的传统手工艺。将自制的勾形小毛笔,放在磨砂瓶内,利用反手做画的手法,凝神屏息进行绘画。内画造型美观,玲珑剔透,巧夺天工,集书法绘画等多种工艺于一身,有“鬼斧神工”、“中华一绝”的美誉。……[详细]
  无锡剪纸,无锡市第三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扩展项目名录传统美术类项目。剪纸,中国民间用于装饰生活的一种手工艺,蕴涵了丰富的生活情趣和审美追求。无锡剪纸是江浙剪纸艺术流派的分支,剪工精细娟秀,以表现人物花卉、鸟兽虫鱼、山水名胜见长。常被用作刺绣底样、印染花版、花灯挂花、祭祀供品、喜庆装饰等。……[详细]
  “杜氏金针手法”,无锡市第三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传统医药类项目。“杜氏金针手法”特色:一是“杜氏金针”基本手法:包括进针法、行针法、留针法、出针法;二是“杜氏金针”补泻手法:烧山火(又称“热补法”)、透天凉(又称“凉泻法”)、阳中隐阴先补后泻法、阴中隐阳先泻后补法。“杜氏金针”手法原则:针刺治病必须掌握好辨证、选穴、手法三个重要环节,亦即是融理法方穴术于一体;在具体操作时应详细观察,……[详细]
  花轿迎亲,无锡市第三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民俗项目。在古时,迎亲是人生礼仪民俗中的一个重要部分。婚礼习俗分成“成妻之礼”与“成妇之礼”两部分,而“成妻之理”是婚礼习俗中最为重要也是最为繁琐的仪式,而“花轿迎娶”却是“成妻之礼”过程中最热闹、最有趣的一个形式。明清到民国时期,无锡地区还盛行旧式婚俗,在明末清初时,无锡(包括金匮县)已有十九家“花轿迎亲”的轿行。到民国后期,无锡流行新式结婚……[详细]
  无锡素食,无锡市第四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传统技艺类项目。无锡素食菜肴源于寺院,流传民间后有饭店专营素食。无锡特产油面筋即源出置煤浜尼姑庵。灵山胜境有千年古刹祥符寺。灵山素食在祥符寺本院食艺的基础上,博采无锡千年古刹惠山寺、南禅寺、开原寺、广福寺等寺院素食工艺流派之菁,借鉴扬州大明寺、上海龙华寺、静安寺、镇江焦山寺等素食文化和技艺,形成宫廷素食、寺院素食、民间素食三大系列,并为世界佛教……[详细]
  太湖船点是江苏省名点,著名米制食品,大约起源于明代,有花卉瓜果、鱼虫鸟兽等各种形象,小巧玲珑、栩栩如生,是既可观赏、又可口尝的特色点心。是江苏省省级第四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传统技艺类项目。太湖船点起源不迟于明代,因作为太湖游船上的点心而得名,后经历代名师不断研究改进,将花卉瓜果、鱼虫鸟兽等各种形象引入船点,终于形成了小巧玲珑、栩栩如生,既可观赏、又可口尝的特色点心。……[详细]
  太湖船菜也称为无锡船菜,是一道色香味俱全的地方名肴,属于苏菜系无锡菜。主要原料有白鱼、白虾、银鱼、蟹、鳖等。泛舟游太湖,船家都备有精美的湖肴供应,由于它与饭馆里的菜做法截然不同,渐渐形成著名的太湖船菜。船菜讲究“味真”,每一道菜都是原汁原味,太湖船菜还特别新鲜,太湖船菜还有一个特点,就是主菜之后,几道素菜特别时鲜嫩爽。清末民初有四只大型画舫的船菜最为著名,分别由姓王、杨、谢、蒋的四个老板经营,并各……[详细]
  泰伯庙会,江南新春第一个庙会,于农历正月初九举行,传为泰伯生日。商王朝末年,周太王长子泰伯与胞弟仲雍,让位奔吴,定居梅里,自号“勾吴”,被尊为吴氏始祖。东汉永兴二年(154)在梅里建泰伯庙,又称至德祠、让王庙,“岁时致祭奉祀,历代不废。”此后,逐渐演变为海内外吴氏宗亲寻根祭祖、农贸集市、探亲访友和文化娱乐的民间-风俗,其盛可达数十万之众。庙会内容有祭祀仪式、民间文艺表演、民间手工艺展示、小商品和土……[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