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江苏省 > 无锡市 > 宜兴市民俗文化

宜兴市民俗文化介绍

  徐舍小酥糖制作技艺,无锡市第三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传统技艺类项目。宜兴当地的一种名特茶点,成熟于清代中后期。时有南京李氏举家迁徙至宜兴徐舍,与另二人合伙经营南货,立商号“裕和泰”。起初,“裕和泰”经营酱坊、糖坊和糕坊,生意很是红火。若干年后,只有糕坊一枝独秀,另两位合伙人便把股份卖给了做糕坊的李氏。同治三年,李氏之子李慕之继承家业,把其主打产品徐舍小酥糖打造成地方名小吃,后经地方官员……[详细]
  官林荤油糕制作技艺,无锡市第三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传统技艺类项目。始于南宋岳家军陈兵官林时“火头军”制作的“军油糕”,撤军时“火头军”将制作技艺授予官林糕坊。1850年太平军万余人途经官林时,官林街董吴万兴与永鑫和糕坊老板王小福以“军油糕”慰劳太平军。太平天国失败后,清廷严查“军油糕”劳军之事。王小福临终前将“军油糕”制作技艺传授给店内伙计束生川,为避嫌疑,将“军油糕”改名“荤油糕”……[详细]
  烧饼制作技艺(杨巷葱油饼制作技艺),无锡市第三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扩展项目名录传统技艺类项目。始于清末,成熟于上世纪三十年代初,当时杨巷著名糕点师魏书庚创办“顺昌祥”糕饼店,制售的葱油饼最受欢迎。1956年,“顺昌祥”糕坊与杨巷供销社实行公私合营,后杨巷供销社创办了食品加工厂,主要生产葱油系列糕点。杨巷葱油饼的主要原辅料有面粉、绵白糖、猪油、葱等,从原材料的选择、配料、制作和烘焙每个环节确保……[详细]
  江南羊肉烹饪技艺(宜兴芳庄羊肉烹饪技艺),无锡市第三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扩展项目名录传统技艺类项目。宜兴芳庄一带旧时曾有北方移民迁入,将北方烹制羊肉的方法一并带入,并逐渐与本地的食用方法相互影响融合。现芳庄羊肉烹制技艺成熟于清末,采用分腿烧制法,既区别于北方整羊烧烤又有别于南方剁块烧煮的方法。原料以经阉割的三年左右公羊为最佳,现宰现烧。一羊分四腿,清洗后用清白稻草精心盘扎成形,整腿下锅。加入……[详细]
  宜兴阳羡茶制作技艺,无锡市第三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传统技艺类项目。岕茶制作技艺,无锡市第三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扩展项目名录传统技艺类项目。宜兴古称阳羡,产茶历史源远流长,东汉时已颇具声望,唐朝中期,“阳羡茶”被定为贡茶,史称“阳羡贡茶”。及至清前期的各个朝代,阳羡茶一直备受宫廷和文人雅士的青睐。宜兴目前是全省最大的商品茶生产基地之一,“阳羡雪芽”“阳羡金毫”“岕茶”等名特茶在宜……[详细]
  高塍猪婆肉制作技艺,无锡市第三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传统技艺类项目。源自隋朝末年。因母猪肉腥难吃,农民一般对产崽能力衰退的老母猪作丢弃处置。当时,桃源村一陈姓农夫觉弃之可惜,便尝试用多种佐料,采用长时间烧制的方法反复实践,终烧制成了美味的猪婆肉,广受欢迎,并一直传承至今。烹制时,将洗净的大块肉放入大锅,用老汤大火煮一小时。取出凉透后用文火烧煮,适时加入茴香、生姜、桂皮、黄酒等作料闷烧,……[详细]
  滆湖渔歌,无锡市第四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传统音乐类项目。源于唐朝,原为滆湖渔民朝拜凌霞道观时道士教唱的神歌,后延传为渔民们在滆湖捕鱼劳作时的渔歌。后因北方战乱,河南、山东等地渔民逃难南下聚居滆湖,捕鱼为生,使渔歌的内容、形式、曲调等形成了独特的系列,达到了鼎盛时期。滆湖渔歌内容丰富,其中劳动类渔歌有《织网歌》等,生活有《十二月鲜鱼歌》等,时政类有《逃了餐条捉乌鱼》等。目前流传最广的一……[详细]
  宜兴绿苎头团子制作技艺,无锡市第四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传统技艺类项目。每到清明时节,江南一带都有蒸制青团,祭祀祖先的风俗习惯。明郎瑛《七修类稿》中曾记载:“古人寒食,采桐杨叶,染饭青色以祭,资阳气也。今变而为青白团子,乃此义也。”在宜兴一带,相传是为了缅怀吴国始祖泰伯。每逢清明前后,用糯米碾成粉,做成白团,用青麦叶打成汁,做成青团,俗称青白团子,意为泰伯生前一青二白。流传到现在,每年……[详细]
  宜兴龙窑烧制技艺龙窑是我国古代窑炉的一种形式,因形状像龙而得名。龙窑一般依山就势且平地堆土而建,以杂柴、松枝为燃料。龙窑分窑头、窑身、窑尾三个部分,窑体呈长条形,与平地呈10-20度角,主体是圆柱形,窑腔两侧设“鳞眼洞”,投放松枝等燃料。龙窑烧制技艺包括制坯晾坯、祭祀、清窑、装窑、预热、烧窑、冷窑、开窑八道工序,窑工凭目测窑内火色及经验控制火候和烧成时间。建于明代的前墅龙窑是宜兴地区目前仍在以传统……[详细]
  宜兴彩陶装饰技艺宜兴彩陶手工装饰技艺是宜兴几千年来陶瓷装饰技艺发展的结晶,历来以手绘釉色、图案刻画为主要艺术形式,历史渊源深厚,与古彩陶文化一脉相承。新中国成立后,古老的传统技艺焕发了新的生机,更趋成熟,无论在釉色还是在装饰工艺上都有新的創意,并逐渐延伸到雕塑、陈设器、现代陶的艺术创作中。目前宜兴彩陶装饰技艺共有代表性传承人3名,其江苏省级1名,无锡市级1名,宜兴市级1名。……[详细]
  宜兴青瓷制作技艺宜兴青瓷有着悠久的历史和独特的风格,宜兴地区从西周开始就有原始青瓷的生产,到两晋时期烧造技术已经相当纯熟。到宋代,宜兴青瓷的生产逐渐衰落。上世纪60年代初,在政府的重视与支持下,重新恢复烧制出宜兴青瓷,并不断改善。如今的宜兴青瓷质地细润、釉色晶莹、青中- 、如冰似玉。其造型典雅秀逸、装饰端庄雅韵。宜兴青瓷品种丰富,为人们的生活增添了色彩和乐趣。目前宜兴青瓷制作技艺共有代表性传承人1……[详细]
  宜兴手工紫砂陶技艺是指分布于江苏省宜兴市丁蜀镇的一种民间传统制陶技艺。该工艺产生于宋元,成熟于明代,迄今已有600年以上的历史。紫砂陶制作技艺举世无双,它以特产于宜兴的一种具有特殊团粒结构和双重气孔结构的紫砂泥料(具体有紫泥、朱泥、本山绿泥等多种)为原料,采用百种以上的自制工具,经过打泥片、拍打身筒(圆器)、镶接身筒(方器)或镶接与雕塑结合(花器)、表面修光、陶刻装饰等步骤最终完成陶制品。宜兴紫砂……[详细]
  均陶是陶瓷百花园中的奇葩,远在宋代就著称于世。历经风吹雨打越发光亮,是赏用兼优的艺术陶瓷。2014年,宜兴均陶制作技艺入选第四批中国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其传承流布于江苏省宜兴市丁蜀镇地区。宜兴均陶历史悠久,是在宜兴古代日用陶器基础上发展演变而来,明代进入勃兴期。釉层较厚,有天青、天蓝、芸豆、月白等色,胎有紫泥、白泥两种,以欧姓所制最为成功,时称“欧窑”。清代均陶除突出釉彩美外,还采……[详细]
  宜兴陶传统仓储技艺,江苏省省级第四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传统技艺类项目,由江苏省无锡市宜兴市申报.宜兴陶传统仓储技艺主要包括滚缸、堆垛、点数、包装、装舱和修缸等。其中以滚缸和堆垛最能体现先人的智慧。滚缸:滚缸主要应用于大缸、大坛的短途运输,用的是巧力。双手握住缸沿,掌握好重心,使缸底边缘侧立,一边盘一边用力推动,使大缸在惯性的作用下向前行进,熟练的陶工可以同时滚两、三只缸。堆垛:堆垛主要应……[详细]
  观蝶节,又称蝴蝶节,双蝶节,流行于宜兴地区,源于宜兴的梁祝民间传说。宜兴是梁祝民间传说的起源地之一,每年阳春三月,宜兴张渚镇善卷洞的芳草花丛之间,飞舞着成千上万的彩蝶。其中一对硕大的蝴蝶,形影相随,黑色的被人们视为祝英台,黄色的被看作是梁山泊。据传,自唐代以来,每年农历三月二十八日,周边村民自发前来观蝶,恰与传统的踏青习俗合为一体,由此约定成俗,衍生为观蝶节。观蝶节有类似庙会的活动形式,以手执蝴蝶……[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