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江苏省 > 南通市 > 海门区民俗文化

海门区民俗文化介绍

  海门羊肉烹制技艺,南通市第三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传统技艺类项目。海门羊肉烹制技艺历史悠久。海门山羊又称长江三角洲白山羊,1000多年前由江南句容、崇明一带的移民迁徙海门落户时带入,以后逐渐扩大至与海门邻近的启东、通州、如东以及长江三角洲地区,因为主产地在海门,所以百姓普遍称之为海门山羊。当时,老百姓已将海门山羊作为家畜主要养殖物种之一,在农村已普遍养殖。由于山羊单纯食草,因此肉质鲜嫩……[详细]
  戚家拳,南通市第三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传统体育、游艺与杂技类项目。“戚家拳”由明代杰出的军事家、抗倭名将、民族英雄戚继光综合各家拳法之长,“择其善者三十二势”创编而成。编入其撰写的军事著作《纪效新书》卷十四“拳经捷要篇”,“绘之以势,注之以诀,以启后学”,后世称之为“戚家拳”。“戚家拳”自明朝流传至今,其主要流行地区在江苏省海门市、浙江省台州、温州及北京市通县、山东省蓬莱市等地。现由……[详细]
  南通长牌,南通市第三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传统体育、游艺与杂技类项目。南通长牌是由纸牌“搭子和”演变派生出来的博弈游戏,是我们南通地区民间传统文化宝库中的一朵奇葩。南通长牌是一项高智商和富有情趣的活动。它能激发人们开动脑筋,运筹推算,奋力进取。长牌游戏具有很强的博弈性、益智性,涉及运筹学、辩证法等多种门类、多种学科的知识,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蕴。有其是对于退休老人,玩牌可以加强脑力活动,防……[详细]
  金荞麦合剂研制技艺,南通市第二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传统医药类项目。金荞麦合剂治疗肺脓疡,南通地区应用已有百余年的历史。百年前通州有一户农民专用一棵草——金荞麦治疗肺脓疡,乡里乡外名气很大,后传至成云龙。成云龙继承祖传秘方后,操起父业,治愈了无数的病人。后来成云龙成为南通市中医院正式医生。1965年中医院为他设置了肺脓疡专科门诊、病房,配备中青年中西医生当助手,帮助总结经验,拨出专项科……[详细]
  葫芦工艺,南通市第二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传统美术类项目。葫芦在我国历史悠久,流传甚广,皇室贵族、民间百姓都把它当作吉祥之物,古有宝葫芦之称。寺庙建筑、亭塔殿阁的顶部也都安上葫芦,象征国泰民安,佛法无边。南通地处长江下游入海口,温带湿润气候,土质肥沃松软,富含植物生长所需的各类矿物质和微量元素,日照均匀,适宜葫芦生长,故几百年来南通农村都有葫芦种植,沿袭至今。南通葫芦艺人利用民间对宝葫……[详细]
  跳财神,南通市第一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传统舞蹈类项目。​​《跳财神》是一种民间祭祀舞,流传于海门通东一带,后又发展到通东以南地区。《清嘉庆海门厅志·风俗志》载:“正月初五日祀财神曰献五路”。清代中叶,一些穷苦人扮成迎神庙会中“五路财神”赵公明的形象,在春节期间,顺应人们讨吉利,盼发财的心理,游乡窜镇,随锣鼓之韵律在宅头、店堂翩翩起舞,以得到主人家及店铺老板的欢……[详细]
  红娘子,南通市第一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民间文学类项目。红娘子在民间是一位富有特色的人物,南通地区不仅有许多山歌以她为传唱的主人公,还流传着许多关于她的故事。她不仅以“智慧化身”之“巧”著称,而且是一位山歌祖师,传说山歌就是从她创始和传承于后世的。红娘子的故事长期以来在群众口头流传,被广大读者讽吟传诵,并未录之于文字。长篇叙事民歌《红娘子》属吴歌的一个分支。1985年由陈状姑娘、缪二银……[详细]
  魏二郎,南通市第一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民间文学类项目。《魏二郎》是一部长篇叙事山歌,山歌中充满了曲折离奇的神话,主要描述海边贫苦的小伙魏二郎凭其优美动人的山歌,博得东海龙王三小姐的爱慕,在共同的劳动和抗争中,相爱情侣终成眷属的故事。山歌《魏二郎》的形成时间在明代中叶至清代乾隆年间。流传地域在石港为中心的古通州地区。山歌《魏二郎》,规模宏大。“四句头”山歌原本为吴歌的通常格式,稍长者也……[详细]
  通东民歌是在南通海门东部地区广泛流传的民间音乐。主要流传在海门北部讲通东方言的四甲镇、货隆镇、王浩镇、树勋镇、余东镇、正余镇、包场镇、刘浩镇、和东灶港镇等九个乡镇,流传区域450平方公里,人口41.5万。通东地区东临黄海,南靠长江,经济发达,文化繁荣,交通方便。通东民歌来源于千百年来通东人民的劳动生活,通东民歌音调是劳动人民生活情感的自然抒发,各种丰富多彩的劳动生活也造就了通东民歌的各种音调,如:……[详细]
  酿造酒酿造技艺(海门颐生酒造技艺)扩展​​​​​​​颐生酒产自清末状元、著名的实业家张謇先生1894年创办的“颐生酿造厂”。创办初期,聘请了国内酿酒高师传授技术,历经数年的实践与革新,总结出一整套独特而完整的民间酿酒工艺。1906年颐生酒参加意大利万国博览会,荣获金奖。此酒是自从世博会创办以来中国酒类荣获的第一枚国……[详细]
  精细木作技艺(柞榛家具制作技艺)扩展柞榛家具制作用料为柞榛木,其材质坚硬、木纹细腻多样,活节处常常有变化多端的“鬼脸纹”,历来是文人雅士的最爱。柞榛木虽广泛分布于江苏沿江水网地带,但是以南通地区的种植数量最多,并曾被大量用于家具的制作。南通的柞榛家具不但做工精美,而且木纹优雅华丽,加上岁月的磨砺,更增添了迷人的光泽。柞榛家具是南通传统家具的典范和代表作,它所透露出的大气、从容、沉稳的气质正是南通人……[详细]
  江苏省南通市,滨江濒海,气候湿润,土壤肥沃,自明代起就是中国著名的棉产区。数百年来,当地农民男耕女织,“家家习为恒业”,史有“木棉花布之产甲诸郡”之称。19世纪末,南通色织土布以其精湛的手工织造、独特的工艺印染以及粗厚坚牢、经洗耐着的特性享誉海内外,成为地方一大特产。20世纪初,南通色织土布获得空前发展。农村专业土布织户十余万户,从业人员达百万众,土布年总销量达1700万匹。南通成为历史上继松江之……[详细]
  海门山歌剧是流行于海门一带的传统戏剧剧种,它源于海门山歌,1955年发展成舞台剧。海门山歌剧团是海门山歌剧种唯一的剧团,被誉为“江海平原一枝花”。2008年6月,江苏省海门市申报的“”海门山歌“”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1]遗产序号:593Ⅱ-94。海门山歌剧的演出范围除了海门本地外,还包括整个南通地区和江浙沪的吴语区。海门山剧团不仅是个专业戏曲团体,也是海门山歌传播的载……[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