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丰“牛墟”这一商贸习俗,起于明代,历经数百年而不衰。旧时,每年农历八月十六日,宜丰城隍要到厉坛安抚厉鬼,叫做“三巡会”,届时,人们把城隍从庙里抬出来,沿街出会到厉坛祭祀神灵。出行时,队伍中以避邪的狮子为前导,宝盖幡幢等随后,音乐百戏,诸般杂耍,热闹非凡。祭祀完毕,返回城隍庙,继而连续三天的庙市开始。其间,城乡民众,远近商贾都会前来赶会,进行商贸交易活动。后来随着社会和经济的发展,庙会和集市交易融为一体,且以耕牛交易为主,故称之为牛墟。
每年中秋过后开始“当牛墟”,为时三天,偶尔会推迟或延长,最早宜丰的“牛墟”是作为耕牛交易的场所,后来演变为临时小商品交易市场,和北方的庙会类似。此习传承发展,一直延续至今。
(暂无图片,欢迎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