赣西九岭山脉南麓一带山清水秀、物阜丰饶,早在唐宋时期就不断有外来人口迁徙来此定居,因而历史文化积淀深厚,宜丰风狮习俗就是一项宝贵的遗存。这一习俗起于南宋嘉定年间(1208~1224年),最初由赣州移民传入宜丰县,经当地历代风水艺人八百年来的传承发展,并注入本土文化元素,使之已成为独具本土特色的民俗文化。现主要分布在宜丰县的新昌、潭山、天宝等16个乡镇及周边高安、上高、铜鼓等县市。
在原始人类的狩猎时期,那时人们就知道选择避风向阳的洞穴作住所,有利于保温、防潮、防兽、防火等。到了原始农业时期,人们对环境居住条件又有了进一步的要求和理解,在部落选址上,均遵循一个共同原则,即坐北朝南、背山面水。直至今日,成为一种广泛应用的民间信仰文化。
然而,人们在生产生活实践中发现,由于受地形地貌与其他生物的制约,建宅造屋总有不尽如人意的地方。于是,人们便动起脑筋,设想拿什么来镇宅。思来想去,有人提议:何不借助“兽中之王”狮子的形态来弥补风水之不足?此主意得到一些达官显贵认可,由此就产生了风狮这种文化现象。最初阶段还只是尝试,汉唐时期王侯陵墓、贵胄坟宅前开始出现了石狮的踪迹,但当时只限于在陵墓坟宅前摆放,作为神道上的神兽,常与石马、石羊等石像排放在一起,用以震慑四方,使人产生敬畏心理。到了唐宋时期,风狮的应用不但普遍为皇亲国戚所看重,并开始走进民间,除了用于墓地,还将其作为看宅护院、祈祥纳福的神兽,宜丰风水狮即应运而兴,并相沿成习延绵至今。
宜丰风狮表现形式有石雕、木雕、铜雕、根雕、砖雕,到清代后还衍生出陶绘、书画和剪纸等;种类有卧狮、蹲狮、立狮、走狮、倒挂狮、守院狮、护宅狮、拴娃狮等。不同形态的风狮有着不同的使用方法,起着不同的作用;即使是外观相同的风狮,如使用方法不同,其所起的作用也截然不同。这样,从事这门手艺的艺人便也一直相伴其生存,携着量天尺、罗盘等器具,目视和测量相结合,细观东家环境地势与用途摆布,阐述安放道理。
这方面颇有讲究。风水狮的使用必须结合各地的环境特点和主人的特征,如卧狮象征着悠闲自在、祥和安宁,通常放置在寺庙、庵堂门前或游乐场所;蹲狮是古往今来被民间供奉的守护神,它耳听八方,目眺天地,担负着镇邪驱魔的重任,被广泛使用在衙门、民宅、城门、桥梁、寺庙、堂馆、仓库等场所;立狮性情猛烈,反应敏捷,有蓄势待发、所向披靡之势,适合于放置庙宇、陵墓前,承担警卫迎敌、镇山守场的使命。走狮又叫游山狮,它处于饥饿觅食状态,气势凶猛,煞气腾腾,适宜放山脚下的路边、桥头,避妖孽作乱,驱山中猛兽骚扰;却不宜置放于官府衙门和居宅庭院门前,以免招来祸患。倒挂狮适宜置老房子、古祠堂大门两侧,特别是对家0 了大人物的,起到保持并光大威势作用。守院狮、护宅狮、拴娃狮则视不同人家情况,有看宅护院、安家保胎之用。
风狮的安放也是有讲究的。不同质地和颜色的风水狮,其摆放的方位均不同。东方在五行中属木,应放置属金的铜狮,以金克木;西方在五行中属金,应放置属火的红狮,以火克金;北方在五行中属水,应放置属土的石狮或玉狮,以土克水;南方在五行中属火,应放置属水的黑狮,以水克火。该项目省级代表性传承人是宜丰县民俗文化研究会会长游坤明。
2010年6月,经江西省人民政府批准,宜丰风狮被列入第三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