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内蒙古 > 赤峰市 > 阿鲁科尔沁旗

阿日奔苏木婚礼

阿日奔苏木婚礼

《阿日奔苏木婚礼》,是内蒙古赤峰市阿鲁科尔沁旗阿日奔苏木地区的蒙古族传统婚俗。阿日奔苏木是清朝时代的行政区域名称,泛指现在阿鲁科尔沁旗北部的罕苏木苏木等三个苏木一带地区。历史上的阿鲁科尔沁部落,是成吉思汗的胞弟哈萨尔的一部分后裔。1546年(明嘉靖二十五年),居住于现在呼伦贝尔盟海拉尔河一带的阿鲁科尔沁部落,南下迁移到了现在的这个地方。清朝时设立阿鲁科尔沁旗,归昭乌达盟管辖。

《阿日奔苏木婚礼》这种婚俗形式,在阿鲁科尔沁旗一直流传到上个世纪七十年代。文革 中破旧立新,许多民族习惯被破除,婚礼形式也被所谓的革命化、新时代化所代替了。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党的民族政策得到了落实,民族风俗习惯逐渐恢复,婚礼形式也采用了一些传统的方式。然而,由于时代的变化和牧民生产生活方式的改变,《阿日奔苏木婚礼》的仪式和礼节,面临着被遗忘或变异的情况。1985年,整理和挖掘民族文化遗产,阿鲁科尔沁旗文化馆的乌·宝音乌力吉等人,在原巴彦温都尔、巴彦包勒格和罕苏木苏木三个苏木一带采访,整理出了《阿日奔苏木婚礼》蒙文书稿。宝力道又将其译成了汉文稿件,约20,000字。内蒙古自治区文化厅、赤峰市文化局,联合摄制内蒙古东部区蒙古族婚礼风情电视片,以宝力道的汉文稿件为蓝本,在巴彦温都尔苏木阿日呼布嘎查和玛尼图嘎查一对新人的婚礼上,进行了现场录像,制作出了《阿日奔苏木婚礼》的电视片。该录像带的一个拷贝,现收藏于内蒙古博物馆。

《阿日奔苏木婚礼》,是在蒙古族游牧生产生活方式上形成的婚俗习惯,具有浓浓的草原民族风情,反映了蒙古族人民诚实豪放的性格和多彩多姿的生活场景。

阿鲁科尔沁部落,在成吉思汗大蒙古帝国的发祥地居住的时间比较长,保留着蒙古族最原始的一些风俗习惯。后来,把邻近的扎鲁特旗、翁牛特旗、巴林左旗、巴林右旗、西乌珠穆沁旗和东乌珠穆沁旗的一些婚俗习惯接受过来,并受到满族的一些婚俗影响,但《阿日奔苏木婚礼》具有自己鲜明的地方特色。

《阿日奔苏木婚礼》以两个青年男女的婚礼作为主线,是一个结构严谨的戏剧化的场景。在这里,蒙古族人民的世界观、价值观和人生观得到了充分体现。婚礼主持人和祝松,在婚礼过程中基本都用诗词的语言。其中包括,对蒙古族历史和宗教信仰的介绍、对大自然、畜牧业生产和美好生活的赞美等诗篇。这些都是蒙古族口头文学的精品。婚礼中的蒙古包、坐骑、勒勒车、蒙古族服装、蒙古族长调歌曲、蒙古族奶食品和肉食品等草原特有的文化,从多方面得到了展示。




下一篇:高格斯台罕乌拉祭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