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江苏省 > 盐城市 > 亭湖区

施维贤筑圩传说

盐城市非物质文化遗产
施维贤筑圩传说为盐城市非物质文化遗产。

《施维贤筑圩传说》

施维贤筑圩传说,第四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民间文学类项目。

相传清代同治五年(公元1866年)夏季,苏北里下河一带发大水,平地水深丈余,漫过屋顶,淹死人畜无数,倒塌房屋若干,到处哀声四起,十室九空。盐城施家坝董事施维贤目睹此状,发奋治水。当地以南有一段殷家圩,圩内居民由于有圩堤保护,损失较小,施维贤决心仿效造圩。

同治六年春,他组织二千多人,自筹经费,准备木材、土石料堆圩筑堤。圩堤范围北至草埝河一线,东以串场河为界,南至皮岔河边,西至西冈河沿岸。冬来暑往,圩堤筑了一年多时间,大部分筑成了,只剩下东南方一段。原来,施维贤有个打算,东南处紧靠殷家圩,只要把新圩与殷家圩衔接,既免于劳民伤财,又可少占良田百亩。于是,施维贤带着礼品亲自登门与殷总董事殷石贤商量此事,但殷石贤自持势力强大,通官达府,断然拒绝了施维贤的合理要求。施维贤一方面不忍心加重群众负担,一方面又于出义愤,写了状纸告到盐城县衙门。但县衙门与殷石贤素有往来,不予受案。施维贤无奈,又到淮安府告状,他白天上公堂打官司,晚上睡在府门外,结果因殷石贤到淮安府贿赂了府官,此案无果。

随后,施维贤又到南京上告,但几经周折,仍无结果。他一不做,二不休,一直告到北京大理寺。大理寺正卿受案后,委派官员到当地调查。巡查官从草埝河乘一条木船沿圩巡视,殷石贤不放心,租一条小船随行。当船行至洪桥一带,只见施维贤赤着双脚,手拿铁锹在与民工一起加堆修圩。殷石贤看了发笑,对巡查官说:“岸上那人就是施维贤,他出身科班,太学生,与愚民厮混,真不成体统。”巡查官听了对殷石贤很反感,而深深钦佩施维贤。不日,大理寺正卿传来与本案有关人员,升堂审案。大堂气氛肃穆,旁有火炉一府,炉中烈火正旺。殷石贤花言巧辩,拒不承认撞堆,施维贤据理力争,不让分寸,双方争得不可开交,正卿情急生智,指着火炉说道:“施维贤,你是否真心为民,本官难以判断,你若投身火炉,方见真心,你死后,本官则准予撞堆,决不食言。”施维贤一听,早把生死置之度外,此时大步上前,往火炉里跳,两旁武士吆喝一声,急忙上前拉住。正卿说:“施维贤连死都不怕,可见真心为民请命”。随即抓朱毫批示:“新堤圩得与殷家堤圩合拢”。殷石贤还要纠缠,正卿喝道:“大胆刁民,竟敢抗拒本府,如再不安分守己,则派员侦查法办”。消息传来,新圩内万民欢声雷动,百姓奔走相告。随后择吉日与殷家圩撞堆,长77里的新圩终于筑成。

圩内群众感戴施维贤功德,送匾题字敬贺,并要施维贤为新圩命名。施维贤看着“永保丰年”的题辞,凝神片刻,随口命名为“永丰圩”。至今,永丰一带还流传着“维贤治水意志坚,修堤筑圩为乡亲,千难万险不回头,为民请命到燕京,赴汤蹈火无所惧,一片真情感正卿,批文在手回乡里,筑成新堤鼓民心。年年丰收民安康,后世永记维贤情!”的歌谣。新中国成立后,特别是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原永丰镇历届党委、政府十分重视圩堤建设,1958年、1973年、1981年、2006年连续四年组织数万民众进行修筑圩堤大会战,如今绿树成荫,宽敞而平坦水泥大路的新圩堤已成为新农村建设又一道亮丽风景。

为彰显施维贤筑圩治水功绩,弘扬地方文化,2006年经亭湖区统战部、文化局批准,原永丰镇人民政府和施氏家族在集镇上新建了“维贤园”,并立塑像丰碑,意以昭示后人。

(暂无图片,欢迎提供。)




下一篇:斗龙港的传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