傩,是古代民间逐疫驱邪的一种巫术仪式。驱赶邪魅时,人们口中不断发出“傩”、“傩”的镇喝之声,故而这种活动便称为“傩”。由于傩仪中人们头戴面具,装扮成各种威慑精怪的神灵形象,“傩”仪中实际上已经包含了一种戏剧行为,所以“傩戏”之名也就相应产生了。四川傩戏遍布巴山蜀水,千姿百态,名称繁多,有“庆坛”、“阳戏”、“傩愿戏”、“梓潼戏”、“师道戏”、“鬼脸壳戏”等等称谓。合江则称“赵侯坛”或“端公戏”。
赵侯坛是属庆坛类傩戏。它以隋朝嘉州刺史赵昱为坛神。因赵昱历史上曾封侯,故尊称赵侯。赵侯坛长期来流行于合江县境内,相传赵昱隋朝人氏,时与兄赵冕从师李珏、在四川道教圣地青城山修道。隋末,应朝廷之邀,出任嘉州刺史。任上,适逢犍为孽蛟作怪,水患淹没庄稼、农舍。赵昱率领全县军民与孽蛟奋战,并亲自执剑入水。在沿岸军民呐喊助威下,挥剑力斩孽蛟,平息水患。“州人顶戴,视为神明。”为纪念其治水德政,在灌口立祠以祭,又因其排行0 ,故世称赵二郎,后人以“灌口神”水神祀之。唐太宗曾封其为神勇大将军。唐明皇华蜀,加封为赤诚王。宋真宗时,崇道教为国教,又鉴于赵姓同宗,加封赵昱为道教真神,名“清源妙道真君”。合江是水路要道,境内江河遍布,因此极奉斩蛟治水的赵昱。每届岁暮,人乐余羡,用巫者拔除邪祟,鸣锣、击鼓、吹角、男扮女装、歌舞达旦,名曰庆坛。庆坛时,在坛场正中立“正一玄皇上赵侯圣主”字牌,隆重祀之。
(暂无图片,欢迎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