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江苏省 > 徐州市 > 邳州市

邳州喜床画

江苏省非物质文化遗产
邳州喜床画为江苏省非物质文化遗产。

喜床画顾名思义,就是画在喜床上的吉祥画。在邳州当地一些乡镇,早年时候,年轻人结婚,打制一张上好的喜床,是上辈老人给子女准备婚嫁用品时的必备流程之一。为了突出喜床的“喜”气,往往还要请画师在喜床的面子板上绘制三幅寓意婚姻美满、心想事成、合家安康、人丁兴旺等吉祥意义的传统风俗画,取其纹样的谐音,饱含着对子女婚姻的期望和美好祝福。

邳州喜床画起源,要追溯到汉代。在邳州出土的汉画像石中就能看到精彩的床画造像。唐、宋时期,邳州喜床画开始在民间流行,绘画制作的品种和数量有很大提高。民国时期至上世纪八十年代前,喜床画在苏北、鲁南地区农村广泛使用,深深的植根于民间,世代传承,深受无数使用者和欣赏者的喜爱。

邳州喜床画秉承了楚汉文化丰富的内涵和造型技法,广泛地吸取传统民间绘画、年画的构图、造型和设色技法,具有邳州地区独特的民族民间绘画风格。

喜床画的表现内容有人物、花鸟、瑞兽、山水等,表现手法有工笔重彩、单线平涂、刻绘等,以吉祥喜庆题材为主,以物寄意,如娃娃坐莲藕,意为“连生贵子”、月季花和花瓶,意为“四季平安”,每套喜床画都有其独到之处,每幅吉祥寓意图案又都是有机地结合在一起,相映成意,仔细地品味其中的寓意,更是余味无穷。

从上世纪80年代开始,喜床画随绘画的载体——喜床(面子床)的淘汰,而逐渐消失。目前,仅有农村的某些老人家中,还能看到面子床的身影。

在传承人沙敬朔家里,保存着十几幅他亲绘的喜床画画样。在冬日的暖阳里,一张很矮的方桌就是画案,沙敬朔铺好宣纸,挤好颜料,落笔生花,一会儿工夫一幅栩栩如生的凤凰牡丹即跃然纸上。

从十来岁学会画喜床画,沙敬朔最少已为乡亲们画过两百多张喜床,都是义务劳动,从不收费,只是最近这二三十年,几乎没人再来找他画喜床了。

沙敬朔收有4个徒弟,二儿子沙正宏也跟着学习,这5人均为四十多岁,已能独立绘画喜床画。“但是,再年轻些的就没有人愿意学了,关键是现在生活水平提高了,年轻人结婚更倾向于现代感强的板床、沙发床,很少有人再用这种传统的面子床了。”

如今,沙敬朔和他的徒弟们都开始转向农民画创作。但曾经被满带喜气的乡邻请去画喜床的场景,时不时便会浮现在他眼前。

(暂无图片,欢迎提供。)


下一篇:薛桥草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