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人也称“面塑”、“江米人”,是以食用面粉、糯米粉为主要原料的一种传统塑作艺术,它流行于全国各地,深受百姓喜爱。面人多以动物和神话传说、历史故事及地方戏曲中的人物为题材,基本形制分“签举式”和“案置式”两种。前者多为娱乐儿童的食玩品,造型简略,形态生动;后者则是雅化的陈设艺术品,做工考究,造型精致,还需在原料中混入添加剂作防裂、防虫、防霉处理。面人制作一般先采用捏、搓、揉、掀等手法塑造大体形制,再用竹刀灵巧地点、切、刻、划,刻画手脚、头面、神情等局部细节,最后加上发饰、衣裙及相关插件,作品即告完成。面人艺术主要依靠走街串巷的游方艺人即兴创作,他们掌握了娴熟的塑造技艺,题材、造型、配色等工艺程式了然于心,顷刻间就能将面团变成神采飞扬的艺术形象。在民间传承发展的面人艺术寄托着广大民众的审美情怀和生活理想,为中国民间历史、习俗和艺术的研究提供了重要的实物资料。
曹县江米人是流行于山东省曹县一带的传统面塑艺术,由古代祭祀神祇的供品演变而来。据当地制作江米人的老艺人介绍,明代洪武年间曹县桃源镇、安蔡楼镇等地已有用“花供”祭祀天地、火神的风俗,“花供”中即包括用江米面捏制的人物、瑞兽、花鸟等供品。这种以面塑供品表达祈福心愿的民间风俗一直延续至今,但表现题材已大为拓展,出现了祥禽瑞兽、仙花芝草、戏文故事、神话传说、历史人物、民俗风情及现实生活等多方面的内容。不用作供品的时候,曹县江米人主要是游方艺人边做边卖、娱乐儿童的“签举式”食玩品。曹县江米人样式丰富,造型简略,色彩绚丽,塑造传神,显示了较强的艺术性。作为与祭祀民俗联系紧密的传统技艺,它在民间宗教文化的研究中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目前,在现代生活方式的冲击下,曹县江米人生存空间不断缩小,已面临着极大的传承危机,亟待抢救保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