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阳鼓”起源于清末的义和团运动,是由一种祭奠仪式演变而来的。至今已传承一百多年,深受民间的喜爱。“阴阳鼓”即腹前腰后各一鼓,腹前鼓为“阳”,腰后鼓为“阴”,表演者舞动两手的鼓棒,用各种不同的动作有节奏的敲打,亦称“阴阳鼓”,群众喜闻乐见,其舞台表演以10—20人左右为宜,可方队表演,也可以- 表演。表演时,前后换位,左右交叉,或整体移动,单臂回还,或鞠躬蹉步,互相搭肩,以此表现期盼天下太平的心愿。指挥时通常使用锣鼓伴奏。
《阴阳鼓》由原来单一的几个花式增加到了目前的十几种花式,男性表演的“猛虎下山花”、“侧身踢腿花”、“前后抡打花”、“转体腿下花”;女性表演的“互击鼓背花”、“单臂回还花”、“弯腰蹉步花”、“阴阳摆身花”以及共同表演的“鞠躬仰头花“、“阴阳跨步花”、“上下翻打花”、“威风拌肩花”、“打击鼓棒花”等等,同时男女也可以在一起共同打以上的所有花式。表演中各种花式时起时伏,动作多变,如行云流水,似万花争艳,令人赏心悦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