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山西省 > 大同市 > 浑源

浑源耍故事

山西省非物质文化遗产
浑源耍故事为山西省非物质文化遗产。

“耍故事”是一种集体舞蹈,也叫“地秧歌”,属“踢鼓秧歌”的一种,流传于山西省浑源县及其周边地区。关于它起源于何时,查无记载,据当地艺人口述,“耍故事”最早起源于民众以保平安、祈丰年为主要内容的祭祀活动,随着时代的发展,逐渐成为以广场、街头小型表演的娱乐形式,主要表现形式为武功、对耍、单耍、戏耍和杂耍。

“耍故事”表演人员有十八人,分别是宋江、张青、孙二娘、林冲、时迁、顾大嫂、李逵、鲁智深、武松、扈三娘、刘唐、安道全、吴用等。行当分为须生、武生、青衣、武丑、刀马、武花脸、二花脸、文丑等。表演者根据不同角色,身穿固定服饰,手拿特制道具,随着锣鼓点的强弱节拍翩翩起舞,舞姿多变,活沷异常,各有千秋。舞蹈队形有“天地牌”、“大十字”、“编蒜瓣”、“双荞麦棱”、“金钱眼子”、“五葫芦”、“城钩月”、“万字”、“八卦”、“四大四小”等二十余种。

道具有白马、红马、马鞭、大扇、彩扇、手锣、箭子、木棒、衣打子、货架牌、货郞鼓、书、笔等。服饰分为斗蓬、马褂、打靴、界衣、道袍、女披、彩裤、彩绸、围裙、战衣、腰带等。头饰有红风帽、面牌、黑三枝(胡须)、黑线帘、女盔头、毡帽、蓬头、金篐、黑罗帽、黑水纱、红头网、大额子(盔头)等。伴奏乐器有大鼓、大锣、大钹。

“耍故事”表演形式多样,独具一格,舞蹈动作敏捷、武术功底深厚,给人以热烈、明快、活沷之感,它贴近群众、贴近生活、陶冶情操、寓教于乐,具有一定的艺术欣赏价值。

(暂无图片,欢迎提供。)


下一篇:五寨八大角秧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