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草房民居,最早起源可追溯到新石器时代,沿海先祖用海草筑巢而居;从秦汉至宋金时代,它的制作技术有了进步,形成基本格局,被划定为生成期;到元明清时代,成为繁荣发展阶段,奠定了荣成沿海区域海草房民居群落基础,成为胶东沿海最具特色的生态民居。
位于荣成市港西镇的巍巍村,是海草房民居历史较远、保存较好、数量较大的海草房民居古村落,有着技艺精湛、经验丰富的制作工匠及苫匠,并代代传承至今。
海草房民居制作整个过程有70多道工序,全部采用民间手工技术,不含任何机械成分。制作工匠有瓦匠、木匠、石匠、苫匠,合称“四匠”,其中苫匠是最为重要。
制作主要流程如下
一、备好石头、黄泥、木料、海草、贝草等基本原料
二、打地基、定门位、摆门枕石、垒墙体、安窗体、上房梁
三、苫海草屋顶。
1.做好理草、铡草、润草、和泥、扎脚手架等准备工作。
2.做檐头。用海草和贝草按规定尺寸相间苫好、刹实,做出“三层檐”式样。
3.苫房坡。苫匠侧坐屋顶,一层海草一层贝草由下向上苫,要求刹紧均匀、整齐划一,外软内实。需要手功、腿功、眼功三者协调一致,才能完成一次苫草动作。
4.封顶。一般屋顶需拔起1—2米高,中心要牢固结实,能顺雨水抗风,收顶后用草泥压住,使海草的胶质与草泥黏合在一起。
5.淋水拍平、剪檐。把苫好的屋顶淋上水,从上到下用拍板理顺海草,拍平房坡,最后把房檐海草剪齐,整个房屋制作完成。
海草房民居无论从外部的建筑风格及手法,还是到内部的结构和实用性,完全区别于现代所有民间建筑。它记录和诠释着沿海先祖们在这里繁衍生息的厚重历史及风土民情,对研究沿海民居的建筑文化、民居文化、民俗文化及发展规律有着重要的意义,同时还具有深厚的工艺价值、美学价值、民俗价值及利用开发的价值,这些都构成了它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内涵,需要全社会保护和认同。
信息来源: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