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歌是人类历史上最为古老的艺术花朵和最为悠久的文学样式之一,也是反映民俗的一面镜子。
梓潼民歌,是梓潼民间艺术宝库中的一朵绚丽花朵,它活跃于广大城乡,有很强的生命力,为群众所喜爱,是群众生产劳动、生活、娱乐的重要精神食粮。
梓潼民歌是在梓潼氐羌土著人长期的劳动生产生活当中产生的。现在已经收集整理的有310首(见附录1:梓潼民歌目录)。
我县民歌分布较广,内容也比较丰富,有独特的地方色彩。时至今天,民歌在梓潼大地广为传唱,种类繁多,有号子、山歌、情歌、田歌、灯歌、风俗歌等数十种,内容十分丰富。
号子是劳动人民在山野田间进行生产劳动时,一般是集体劳动时为了统一劳动节奏而创作出来的一种民歌形式。梓潼的号子种类很多
山歌多传播于山野,并依附于集体或个体劳动。在梓潼,山歌的种类也很多,很强的自娱性和实用性,
梓潼的民歌小调则基本上离开了劳动现场,主要流行于市井之酒肆茶楼、节日庆典场合;其次是传唱阶层,除了农民,它更多地是在市民、商人、小手工业者以至一部分职业、半职业(主要是民间艺人、唢呐手等)歌手中传唱。还有一个更重要的变化,那就是艺术功能,号子、山歌具有很强的自娱性和实用性,而小调的这类功能已基本褪化,成为一种主要是“娱人”的体裁。特别是在出现了以歌唱为生计的民间艺人之后,它的表演性日趋强化,由此也就在题材和形式表现方面逐步形成了一系列有别于其它体裁的特性,由于梓潼受川剧影响深远所以梓潼的民间小调说唱、戏曲、祭祀相结合,并为走上舞台创造了条件。
梓潼小调所歌唱的题材十分广泛,城市社会不同阶层的婚姻情爱、离愁别绪、风土民俗、世态人情、娱乐游玩以至自然常识、历史故事、民间传说等几乎无所不包。
梓潼民歌的内容相当广泛,有歌颂党和领袖的,有反映爱情生活、婚丧民俗的,也有调剂情绪逗乐的。特别是反映爱情婚姻生活的民歌在梓潼各地数量最多。由于爱情是所有艺术当中的主题,所以在梓潼民歌当中,情歌占有相当份量的比重。表现了梓潼人民热爱生活、热爱劳动的精神风貌。展示了极具民族特征的思维逻辑。
而更具梓潼特色的是,在长期的生产劳动当中,人们将民歌的一部分也揉合到了民间风俗和祭祀当中。
梓潼民歌的表现形式也是多种多样的,有独唱、齐唱、对唱、一领众和等。
梓潼民歌许多是反映农业生产民俗的。在许多地方,农民种田必唱山歌,自古以来,相沿成习。田歌非常丰富,有薅草歌、打夯歌、栽秧歌、拉石头歌等等。每种歌在各地又有多种不同的曲牌和演唱形式。伴奏乐器主要是唢呐、二胡和川剧锣鼓,锣鼓曲牌众多,锣鼓有两种形式:一种是由在田边演唱,用锣鼓伴奏,另一种由劳动者自唱自乐,无锣鼓伴奏。或由主腔和号子组合而成,一领众和。领唱者主腔(高腔、悲腔、打锣鼓),众人接唱号子(抬石头、拉石滚等)。《薅草锣鼓》的旋律高亢优美,富有浓郁的田园风味。
梓潼各地自古就有用民歌表现婚礼仪式的习俗。如《哭嫁歌》、《拜堂歌》《新郎新娘唱交杯酒歌》等至今在民间广为流传。用民歌比较全面地反映了婚姻仪式的全过程。此外,在梓潼唱孝歌也很普遍。遇有丧事,师傅至丧家点灯设像,伴棺守夜,边哭边唱,称为“哭丧”。《拜香歌》《祭文歌》《赞香词》由于曲调哀婉、催人泪下。有宗教仪式歌曲《跳神歌》《跳傩傩》《跳端公》《跳土地》梓潼民歌异彩纷呈,生命力是无限的。今天,梓潼民歌从内容和形式都融汇进了中国歌谣大合唱的旋律中,为我们的现代生活增添着美丽的光彩。
信息来源:绵阳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
(暂无图片,欢迎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