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极祭炼音乐,又称正一派道教音乐,在上虞的渊源流变已不可考,但在明、清时期曾威猛一时,当时正一派道教尚可分为东教、西教、南教、北教,并有正一派的道观,如我市原有明德观(已毁),道士胡叔眉称为东教第15代传人;原有元贞观(已毁),道士王浩泉自称为西教第17代传人。
太极祭炼音乐,起源于东汉中叶,盛行于明清时期,是我市上浦镇石浦、小坞道士班先辈留传下来的一套祭祀性的吹打演唱套曲。据现石浦村道士班班主董连根介绍,他家世代以道士为业,祖辈师承“长安文锦锈”道士班,传至董连根辈已六、七代了。原先道场神坛前总要挂一幅先辈传下来的对联:“神明通彻乾坤气,道教真传龙虎山”,横批“汉代留风”。据说他们所传承的道教派系属正一派龙虎山派。
《太极祭炼》是做较大规模道场最后一夜的诵唱,整个过程需四小时左右。分为:[起头鼓]、[梅花香赞]、[小香赞]、[大香赞]、[三界符官]、[救苦赞]、[五供养]、[遣魔咒]、[三召请]、[十三类]、[渔樵耕读]、[三十六殇]、[收场]等十三个段落。“长安文锦绣”道士班后人至今仍有完整的《太极祭炼》-手抄本保存。
旧时农村每逢农历七月半“鬼节”也总要举行祭祀仪式,称为“赐食”或“放焰口”。道士们身披道袍,头戴方巾,手执法器,诵唱《太极祭炼》,超度三十六种非正常死亡的亡灵,祭祀无嗣无后的孤魂野鬼,以保佑人间太平,消弭阳间灾患。诵唱人员少则六七人,多则十几人不等。
《太极祭炼》唱腔与全真派道观中的《玄门日诵》完全不同,与其他县市道士班也不尽相同。而是以本地古老的“调腔”为主,间有绍剧声腔,用上虞方言演唱,是上虞民间音乐的重要组成部分。
目前,《太极祭炼》这套完整的道教器乐曲收编在《中国民族民间器乐曲集成·浙江卷》。
2012年6月,被列入第四批浙江省非物质文化遗产拓展名录。
信息来源:绍兴市文化馆
(暂无图片,欢迎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