裕固族是我国历史悠久的少数民族之一,约有1.2万人(1990年统计),主要分布在甘肃省肃南裕固族自治县和河酒泉市的黄泥堡裕固族乡,其中百分之九十在肃南裕固族自治县。
解放前裕固族的家庭婚姻和物质文化生活,解放前裕固族包办买卖婚和帐房戴头婚两种传统婚姻制度及形式,突出了帐房戴头婚不需彩礼、花费较少等的优点,并详细介绍了裕固族正式婚礼的过程。1984年出版的《肃南裕固族自治县概况》和1994年出版的《肃南裕固族自治县志》均介绍了裕固族的婚姻家庭,对解放前裕固族传统婚姻和解放后婚姻形式的变化进行了叙述,认为解放后裕固族传统婚姻形式逐渐消失,实行一夫一妻制,男女自由恋爱。
结婚是裕固族青年的一件大事,所以婚礼一般都办得很隆重。婚礼分两天进行,第一天在女方家办,第二天在男方家办,而且要比在女方家办得更隆重才行。裕固族婚礼,一般都要唱歌喜庆,因此双方都要事先请好歌手。当新娘离开娘家时娘家由舅舅带头唱俗固族传统的《送亲歌》。
当新娘快要到新郎家的大帐房时,男六家需要在路旁燃起两堆火,让新娘从中间通过。然后,新郎即弯弓连向新娘射三支柳条开。他们认为,这是遵循古老的传统,这样做以后,可以驱除新娘身上的邪气。射完三箭,新娘才能进入婆家。这时,男方家里的主人要用手抓羊肉、烧酒等来招待送亲客人。老歌手先唱起反映裕固族婚俗的《萨娜玛坷》,接着再唱祝酒歌。
当酒兴正浓时,二又方歌手即开始对唱。对唱的歌词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互相祝贺,二是娘家和婆家的对答。娘家要求婆家爱护体贴新娘,婆家要夸耀自己,请娘家放心。还有一些善意的互相挑剔的内容,以烘托热闹喜庆的气氛。双方对唱一直延续到深夜方才散去。
传统婚俗渊源
裕固族的婚配形式又正式结婚和非正式结婚两种,非正式结婚主要是指“帐房杆戴头婚”,又叫“立帐房杆子婚”,裕固语叫“杨恩开楞”。裕固族姑娘在奇数年龄15岁或17岁时,如果不准备出嫁,父母就为他另立一顶小帐房,择吉日举行戴头仪式。在举行仪式前,多半要请1念经。父母要为姑娘精心绣制衣服一套,头面一副,选择“吉日”宴请宾客,请两位已婚妇女帮姑娘梳头,当着客人的面给姑娘戴上头面,然后姑娘给每个客人到茶,用帽子遮住自己的脸,不说话,直到下午客人走后才回到大帐房内,同时将姑娘的头面挂在帐房的佛龛前的房杆上,仪式就算结束了。姑娘戴头之后,就有了社交自由,可以与相好的男子同居,甚至生儿育女。同居的男子必须帮助女方家劳动,否则就会受到冷遇,同时女方不受男方的约束,在家庭中的地位也很高,主宰着家庭。离异时,男子不能带走任何东西,所生子女也归女方。这种男不娶,女不嫁,家庭中以女性为主的婚姻形式,是古老的母权制婚姻的残余。
裕固族的婚礼是非常热闹和讲究的,一般要举行几天。第一天是女方家中请来亲朋好友,用奶茶、好酒、手抓肉招待来宾,并举行对歌。这天最重要的活动是给新娘戴头,就是将一幅用珊瑚、玛瑙等珠宝串制成的华贵头饰系在新娘发辫上,发辫的样式也从这一天开始梳成三条大辫子,然后再换上新娘的服饰,骑上骏马和驼背,由送亲队伍陪伴去新郎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