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河戏,又名弹腔大戏,古典戏曲剧种。赣江下游分东西两河,西河流域直辖星子、德安、永修、九江等县,此处曾是明代弋阳腔和青阳腔的流行之地。清嘉庆年间,(1796~1820年)一批专唱弹腔的戏班从南昌传出,活动于德安、永修一带。著名德安艺人汤大乐先后在南昌乱弹班和湖北汉班唱戏,技艺超群,声誉颇高。清道光时(约1845年),在德安县陈家湾修建戏祖乐王庙,与其兄汤大荣一道,在老家高塘汤家坂组织汤家戏班,约于道光、同治年间赴星子汤家村,招徒授艺,建立了星子第一个弹腔戏班。1874年,星子艺人周自秀出任班头,取名“青阳公主星邑义和班”。以唱二凡西皮为主,戏班除在星子本地演出外,常往来于永修、德安、九江及都昌等沿湖地带。
1910年星子义和班扩充为南北两班,英才辈出,群芳济济,达到鼎盛时期。当年该班多次参加县城庙会竞赛演出,先后十四次十一位老人获奖挂牌,义和班所到之处“人人津津乐道,甚以为快。”所有著名艺人的生平,地方上都有墓志铭予以记载,成为艺坛盛事。
西河戏的传统剧目,多演三国、隋唐、水浒及杨家将等历史故事。三国戏有24本,隋唐戏40本,杨家将戏15本,水浒戏13本,一本大戏演出,长达六七个小时。
西河戏音乐以西皮二凡为主,兼唱高腔、渔鼓、山歌、民间小调等。
西河戏传统行当分为十角:一末、二净、三生、四旦、五老、六外、七丑、八贴、九小、十杂。因主演袍带戏,故而末、老、外、净四行为班中顶梁柱。传统演出,台上设有“报本者”位置,演员唱念全由“报本者”提词帮唱,酷似傀儡戏形式,有专家认为,这是古代肉傀儡的遗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