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安徽省 > 滁州市 > 定远

凉亭锣鼓

凉亭锣鼓
安徽省非物质文化遗产
凉亭锣鼓为安徽省非物质文化遗产。

凉亭锣鼓是我县流传至今古老的打击乐,流行于安徽省滁州市定远县能仁乡境内。其独特的打击乐谱,从不外传。至今已有三百多年历史。 能仁乡位于安徽省定远县西北约45公里处,该乡北高南低,北部为低山、丘陵地带,南部为平原地带。这里山清水秀,民风淳朴,物产丰富,交通便捷。合徐高速公路,省道S334至凤阳武店镇水泥公路穿境而过,南与省道S311和投资243亿元的炉桥盐化基地接壤,北与凤阳、蚌埠接壤、西临淮南铁路线。全乡总面积54平方公里, 8个行政村,96个村民组,24053人。 凉亭锣鼓(又称凉亭十八番锣鼓)流行于能仁乡境内,相传民间艺人李训广老先生(已故)清朝后期在怀远县鼓棚中打鼓,后赶庙会至定远县能仁乡,后定居此地,他根据当地的民风、民俗发展、改编、完善成现在的凉亭锣鼓风格。凉亭锣鼓乐队编制在鼎盛时期30人为一班,有大鼓、中鼓、大沙锣、中锣、大钗、中钗、小锣、云锣、铛子等,每逢能仁寺庙会、锣山庙会会期、节庆、丰收之后,结集一起,尽情敲打,场面十分热闹。在演奏时,鼓手身着彩服,头系红巾,腰扎彩带,以首鼓指挥,大锣应和,小锣、云锣、铛子串在一起补填,节奏十分明显,场面十分威武雄壮,演奏时时走、时退,队形时聚时散,有时还围成大圈,大鼓、大锣、大钗在其中,动感十足,0时 急似暴风骤雨,轻如良宵月夜,动作有静有动,粗犷洒脱。可以原地 打,也可以跳着打,风格独特,充分表达了江淮地域粗放的民风民俗风格,是我县流传至今古老民间打击乐。凉亭锣鼓只限于能仁乡凉亭村境内,不外传。但通过多次协调,组织专业人员已把鼓谱记录在册。1991年入选《中国民间音乐集成》,被国家收藏。现已是滁州市市级、定远县县级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定远凉亭锣鼓的历史价值在于:它历经数代传承,为我们留下了丰富的历史文化财富,以生动朴实的形式内容综合反映了广大民众的生活情境、思想感情和追求,证明了中国传统的民间打击乐品种繁多。同时,凉亭锣鼓具有珍贵的艺术价值,具有较强的娱乐性、趣味性和浓郁的乡土气息,表现了广大民众粗犷、豪放的性格和积极的生活态度。




下一篇:张家界阳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