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河南省

高浮雕传拓技艺

高浮雕传拓技艺
河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
高浮雕传拓技艺为河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

传拓技艺是我国重要的发明之一。即将纸覆在碑刻、甲骨、青铜器、画像石、造像等金石器物的文字、图案、纹饰之上,采用墨拓手段原大拓印的文献复制技术。据考证传拓技艺至少在唐代已广泛使用,并以其独特性、珍惜性、不可替代性流传至今。传拓不仅是中国古代文化传播的一种重要载体,也是中国历史学、考古学、文献学、金石学和书法、绘画、雕塑艺术等学科研究的重要内容。

在传拓技法方面,难度最大的是高浮雕正投影的传拓技术。因为拓印的对象是凸凹不平的石刻立体造像,湿透的宣纸必须以正投影的要求,把宣纸切割开直压到各个部位之上。墨色以近浓远淡施墨法,来表现石刻的立体层次效果。完成后,还要保证尺寸比例与原石相吻合,既是-时期的墨画又是一件石刻的1:1实测图。这样的拓片,费时费力,因为难度过大,不熟练的拓者,往往连贴纸、压纸这一关就过不了。由于高浮雕石刻凸凹不平,宣纸与石刻表面接触很少,在田野工作中,以但遇到有风吹起,便会前功尽弃。所以我们现在看到的一些石窟造像,为什么只拓背后的佛像背光图案,而把佛像空置不拓;不少造像碑,上部佛龛空缺或仅拓龛的边沿,只拓下部的碑刻文字。其原因均是对高浮雕造像无从下手拓制的缘故。

高浮雕石刻传拓技艺,主要采取正投影原理与绘画艺术相结合的方式进行,通过上纸、砸纸、上墨、揭取、粘接、修复、装裱等一系列工艺流程,成功地把古代石窟寺雕刻、造像碑、画像石、画像砖、墓志等作品从立体凸凹转换成平面予以保存。对于高浮雕等复杂的石刻画面,传承人李仁清运用乌金拓与蝉翼拓相结合技法,根据不同对象与层次,分出轻重,效果清晰,层次分明。整个画面表现出黑、白、灰等三色,表现出石刻的雕塑层次感。

高浮雕石刻传拓技艺和作品,对文物保护具有重要意义,是研究中国历史文化,传统艺术的第一手资料,同时也有一定的经济开发价值。李仁清在实践中创造性地解决了高浮雕作品传拓的难题,改变了以往传拓仅拓印文字而忽略图像、纹饰的状况,较好地体现了古代石刻文化信息的科学性、系统性和完整性。李仁清高浮雕石刻传拓技法最值得注意的是在艺术考古上的贡献,他较成功地把古代雕塑作品从立体凸凹转换到了平面粉本,在传拓中注意提高拓片的艺术观赏性,充分利用墨色变化来表现图像的层次感,努力达到墨分五色、虚实相生、乌金蝉翼、浓淡相宜的绘画效果,大大增强了传统拓片的艺术感染力。

千百年来,传拓作为一种民间技艺主要采取口传心授、师徒相承的方式进行传承。李仁清的拓印手艺是在二维平面上重现三维艺术,无论是照相技术,还是3D扫描技术,都无法像拓印一样与文物零距离的接触。拓印能够将碑文石刻上的线刻、纹理、风化程度对等呈现在拓片上,许多已经消失或被毁坏的文物正是通过拓片得以复原与传承。

2015年,高浮雕传拓技艺被列入第四批河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下一篇:西塘八珍糕制作技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