桑植白族游神作为一种古老的白族民俗文化活动,衔渊源,蕴历史,挽沿革,经衍变,历沧桑,根基弥壮。2008年,桑植白族游神列入湖南省第二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桑植白族游神,主要活动区域在马合口、麦地坪、淋溪河、走马坪、刘家坪、芙蓉桥、洪家关等7个白族乡。游神分大游神、小游神。大游神可游十天半月,小游神即游一天。
桑植白族游神,源于白族民间“本主会”活动。据说,迁始祖谷均万、钟迁一、王朋凯落户马合口、芙蓉桥、麦地坪一带与当地其他少数民族人们一起生活、劳动、共同繁荣,逐渐形成了白族生产和活动的范围。如麦地坪钟姓的狮子岩、谷姓的堑子岩、王姓的覆盖岩都是白族祖先聚居的活动标志。为了铭记祖先们艰苦创业、勤建家园的功德,白族后裔们给几位祖先塑造雕像,极其虔诚地信奉和崇拜,把祖先们当成本主。因为他们认为:在世间一切事物中,都有祖先的灵魂化身,山由祖先管,水由祖先管,田由祖先管,一切粮食丰收、健康、幸福、美好生活都有祖先们的庇护和施舍。“祖先”至高无上,神圣不可侵犯。所以在白族地区的村村寨寨都设有自己信奉敬仰的本主(祖先),把它当作白族村寨保护神,并根据各村寨特殊的日子,定期将它们抬出出游,既娱神又乐民,既游神又传承和发展白族古老民间文化。如有什么心愿和遇到大灾难,人们就去本主(祖先)像前,叩头烧香,上供许愿,求托保佑。
白族本主(祖先)的确定又有三种对象,一是把自然的岩树之类尊奉为本主,如狮子岩、瓦屋坪枞杨树等;二是将神话传说中认为对白族有益且施有恩惠的人列入本主敬奉,如刘家坪白族乡的马老爷、关溪涧的马公元帅、汨湖小汨头的杨三公(医生);三是对人民特别是白族人民作出较大贡献的历史人物,不论其是官是民,是富是贫,也立为本主进行供奉,如刘猛(马合口)、潘大公(麦地坪)、高氏婆婆(芙蓉桥)。
桑植白族游神刚兴起时,仅抬着本主像出游,后来逐渐添加歌舞表演等内容,形成了具有艺术性和观赏性的民族文化活动。
白族游神一般分两个时期进行:一是春节时期的普通游神;二是本主庙会的游神。特别是本主生日那天庙会游神,甚为壮观。如马合口古历六月二十一日游祖先谷均万,芙蓉桥正月初九游祖先王朋凯,麦地坪古历十月十五日游祖先钟迁一。
桑植白族游神在“文革”期间被禁止。但它经历过两次大融合、大发展时期。第一次为迁始祖来桑植落户安家后,土家族、苗族等族民纷纷迁徙到桑植边远山区,白族人为歌颂祖恩,教育后人不忘祖先艰苦创业及与其他族民和谐相处的优良品德,在白族区域抬祖先像广泛游神;第二次为元末明初,四川、湖北等省人们因躲避战争来桑植外半县一带落籍,当时白族人聚居地人口大量增加,为了进一步提高民族威望,白族人逐渐完善了游神程序,建立了一套内容丰富颇具白族特色的民俗活动体系。
白族游神活动,包括三个阶段:
一是游神,人们组成浩浩荡荡的游神队伍,先为仪仗队抬神像,中间为三元老司与会首(族长)护神轿,后面为族人组织的表演队即仗鼓舞、围鼓队等。
二是娱神,即表演。游神时要抬本主像走到各家各户,象征着祖先出巡看望自己的后人。每到各家,都要在神像面前进行表演,表演仗鼓舞等白族舞蹈。表演前,要唱白族民歌:“东边一座祥云起,西边一座紫云开。祥云起,紫云开,白族儿女跳起来。”接着才开始举行声势浩大的表演。
三是赛神,即通过庄严肃穆而又热烈的游神活动,庆贺与感谢本主和游神赐福袪灾的庇护之恩,人们抬着本主像,穿街过市,即树立了形象,又自娱自乐,用赛神来显示本族人丁兴旺,也含1之意。
桑植白族游神中歌、舞、打击乐贯穿始终,相辅相成,融为一体,从而形成了桑植白族游神独有的民间艺术特色。
桑植白族游神以家族传承为主,代表性传承人有:
钟阳生,男,1932年生,白族,麦地坪白族乡农科站人。钟阳生是麦地坪白族游神活动的代表性传承人,他自小热爱本族文化,六岁开始跟随钟朝锐、钟朝恩、钟良旭三位师傅学艺,深得白族游神活动真传。他能唱能舞,能演唱《请神》《游神》《安神》等词,1980年责任制下户后充当麦地坪白族族长,年年坚持组织声势浩大的游神活动,并在游神时参与仗鼓舞、围鼓表演。他组织的麦地坪游神活动场面热烈,气势非凡,娱与乐、演与唱相结合,深受白族村民喜爱。
钟阳生•桑植白族游神 湖南省第二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传承人 钟阳生,男,白族,1932年10月16日生于麦地坪农科站,县民贸二局退休人员,现居住于麦地坪白族乡农科站村七眼泉组。 钟阳生是麦地坪白族游神活动代表人物之一,自小热爱本族文化,立志将其发扬光大,六岁既开始学艺,钟朝锐、钟朝恩、钟良旭三位师傅亦倾囊相授,使其得白族游神活动真传...... 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