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河北省 > 衡水市 > 武邑县

硬木雕刻技艺

硬木雕刻技艺
河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
硬木雕刻技艺为河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

武邑县硬木雕刻工艺,起源于明末清初,兴盛于宫廷家具雕刻。它以选材精细、加工考究、雕刻细腻、文静典雅、造型优美等特点,博得皇宫贵族、巨富商贾及文人墨客青睐,具有极高的艺术欣赏和收藏价值。

硬木雕刻家具从民间发展到宫廷时,雕刻工艺达到了巅峰时期。宫廷造办处特设雕刻家具作坊,大部分民间艺人被召入京,其中武邑艺人占八成以上,苏家庄杨氏姓、曹氏姓,薛庄村崔氏姓,武邑南关苗氏姓、史氏姓,紫塔孙氏姓、王氏姓,龙店谷氏姓等几十人先后相应被招入造办处,专门为宫廷及皇亲国戚制作古典雕刻家具,并且在京靠此为生,子承父业,上承下传,一部分人安家落户。解放后,北京市政府成立唯一一家家具厂---北京市硬木雕刻厂,一些老艺人如苗氏姓、谷氏姓、王氏姓被安排在工厂继续从事雕刻家具生产和古典文化艺术品的修复和维护,像苗广春、谷奎儒、王少杰王景站当时都是企业的技术骨干和技艺领头人。他们不仅完成了故宫及全国各地名胜古迹的雕刻工艺品制作和修复,还制作生产了大量雕刻工艺仿古产品,为国家出口创汇贡献了自己的高超艺能,另一部分人则又回到了武邑老家。

文革到七十年代末,武邑由于有原来的老艺人在北京牵线搭桥,回来的一部分艺人,开始在家加工硬木雕刻工艺的产品,输送到北京硬木雕刻厂和北京、天津工艺品进出口公司。他们加工和生产的产品,由于雕刻工艺精湛,品质优良,订单数量大批增加,因此,武邑雕刻工艺从业人员迅速增加,为武邑雕刻产业发展培训了大量技术人员,并为武邑雕刻产业发展奠定了基础。

改革开放后,武邑县委县政府充分发掘和利用当地资源,发展地方经济,先后组建了武邑县雕刻厂,武邑县外贸雕刻厂,使雕刻工艺得到提升,使雕刻产品得到扩大,并且吸引一部分外来人员到此就业和学习技艺。当时企业及小型代加工从业人员达到几千人,产品从雕刻家具、花台花架、装饰部件、宫灯摆件等发展到上千种。

随着经济进步,个体经济得到进一步发展,一些个体雕刻厂像雨后春笋般蓬勃发展,武邑从业人员进一步扩大,产品进一步提升。但随着产量增加、工人工资待遇增高、以及现代科技进步,手工雕刻经过技术改造和升级,电脑雕刻应运而生,并得到迅速发展,解决了手工雕刻速度太慢、加工时间太长、纹理不是非常均匀等缺点,使雕刻产品产量大幅提升,但与此同时从事手工雕刻工艺艺人锐减,手工工艺产品越来越少,雕刻工艺的传承遇到难题。




下一篇:宝石工艺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