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讲戏,由明末清初时期流行的四平腔“唱白字”演化并结合屏南民间的“驮故事”表演艺术逐渐形成。平讲戏系闽剧前身之一,也是闽东地区独特的地方剧种,因其道白、腔调平俗如讲话,故而得名“平讲”。平讲戏属高腔系统,由永嘉戏、弋阳高腔、乱弹和民间小调组成,唱腔多吸收民歌俚曲、道腔释乐,主要的传统剧目有“七双”、“八赠”、“廿一杂”等。其以福安方言演唱,表演方式原始粗犷、简朴、通俗,乐队仅用“刀鞘板”配合锣鼓打出节奏,后来加入京胡、毛胡、笛子、唢呐等管弦乐器;服装也很简陋,一般以印花土布缝制戏衣;化装仅用“厦门桃”点缀脸部,因具有大众化特点,深为广大群众所接受。福安戏剧文化历史悠久,唐代薛令之(福安人)《草堂吟》云:“携琴独理仙家曲。”明代冯梦龙所撰《寿宁待志》载:“福安里一都二甲西溪楼下村出戏子;大家有……
[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