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福建省 > 南平市 > 政和民俗文化

政和十大民俗文化

政和四平戏
  四平戏,自明末清初由江西传入政和。其唱腔由“弋阳腔”演变而成,道白皆用介于普通话与当地方言之间的“土官话”,角色行当分为生、旦、丑、外等12种。现存传统剧目和折子戏30多部。我国戏曲史专家原认为四平戏不复存在,上个世纪80年代却在政和县杨源乡大山深处发现,戏剧史专家惊叹其为“中国戏剧活化石”。杨源是福建省政和县的一个偏远山村。每到农历二月初九这天,村里总要在祭祖之后,上演三天的四平戏。这戏虽说在全国谈不上独一无二,但在其他地方确为罕见。四平戏是由明代中叶时期流行的四大声腔之一的“弋阳腔”演变而成,嘉靖年间盛行于徽州(即现在的安徽歙县)一带。明末清初,四平戏随商人、官员等传入福建的政和、屏南以及福清、长乐、漳州、南靖等地。清中叶后,四平腔为徽调、婺剧等所吸收,成为常用腔调之一。而作为一个曾经独……[详细]
杨源英节庙会
  每年农历八月初六和二月初九,为祭奠唐末(878年)福建招讨使张谨和其副将郭荣的生日活动,每次庙会家家户户将祭品送庙供奉,并抬着神主金身,由神铳开道,仪仗队依次排列,锣鼓喧天,鞭炮齐鸣,“张”“郭”大旗招展,彩旗飘扬,队伍绕村登上“桃花岛”祭祖堂内,点香焚纸祭拜,二十支神铳争相鸣放,人们和唱着四平戏曲,至午方回。每次庙会“四平戏”剧团演戏三天三夜。……[详细]
  始创于2001年,此后每年六月初六日举办,为畲族特有的节庆活动,有祭祖、揭像、祭拜、宣读倡议书、表演杂技“打碗花”等活动。午餐以特制的“乌米饭”、“菅粽”招待客人,简朴而又独具一格。……[详细]
  政和是福建着名茶乡,种茶有着悠久的历史,并出产许多名茶。这里的人们种茶、饮茶、用茶、爱茶、说茶、写茶,渐而发展为茶文化,有茶节、茶歌、茶舞、茶诗、茶礼等。政和配茶风俗别具一格,有别于闽南的品茶、浦城的桂花茶.政和配茶习俗流传于高山区的澄源、杨源、镇前等乡镇,这一带海拔在900米以上,尤其是冬春两季,云雾缭绕,寒气袭人。由于寒冷,人们多围坐在火炉旁、灶旁,边取暖边聊天,逐渐形成配茶习俗。据考证,这习俗起自唐中叶,先在富人家流行,宋时得到发展,成为民间普遍的习俗,经明清完善,延至今日,是政和民众喜爱的传统礼仪。配茶是先将茶叶放入陶壶或铜壶中,置于炉灶炭火边取温,约30分钟水沸,然后添到茶碗中。后来又发展成不把茶叶直接放入壶中,而是待水烧开后,直接冲泡,这也就是当今人们泡茶的习俗了。用陶壶烧成的水……[详细]
  这是流行于境内杨源、坂头一带的民俗,即每年农历端午节前一天的五月初四,本年度娶媳妇的人家,都要置办丰盛的“新娘茶”(也称“端午茶”)招待乡亲。此茶宴类似酒席不同于酒席,他以茶代酒,用新产的上等云雾茶叶,取清泉流水或井水用陶瓷瓶置灶膛烧沸冲泡之,清香甘醇,由新娘逐一敬客;席上没有鱼肉佳肴,其“佐料”均属自家腌制的菜干、咸菜和瓜子、豆子、花生及各类糕点,多至二三十种,以显示新娘子的手艺精巧和主人的热情好客;不似酒宴需等客齐开席,而是随到随喝,数巡告辞;来客均为老妇人,服装整洁,不属主人特邀,且不需随带礼物。置办“新娘茶”的主人,需事先备足每条九寸长红喜绳(即红头绳),待客茶毕离去时,由新娘将红喜绳披在客人肩上,客人笑纳恭喜。该俗之意:一取“九”与“酒”谐音,表示主人以茶代酒,感谢乡亲的关照和帮助……[详细]

全部政和民俗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