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福建省 > 三明市 > 尤溪民俗文化

尤溪十大民俗文化

朱熹祭典
  尤溪县是我国南宋时期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朱熹的诞生地,至今保留着先贤朱熹的大量遗迹。尤溪县纪念朱熹活动可追溯到南宋嘉熙元年(1237),其时县令李修捐资在县城南的公山之麓修建文公祠、韦斋祠、半亩方塘和尊道堂等建筑,以纪念朱家父子。之后每年春秋及农历九月十五朱熹诞辰日,尤溪县民众都在朱熹诞生地——南溪书院文公祠举行祭祀大典,以缅怀这位先贤圣哲。祭朱熹典是尤溪县祭祀朱熹的大型庙堂活动,是集乐、歌、舞、礼为一体的综合性艺术表演形式,祭品有:面点、果品、牲礼等。祭典开始时,各司礼职员按部就班,主祭宣布序仪开始后,升炮三通,乐队高奏祭乐,祭首率众人向朱熹行三献礼(初献、亚献、终献),祭祀活动颇具古风。祭朱熹典沿用古制,通过祭祀内容和祭祀形式向世人展现神圣而肃穆的仪典。现在祭典已从明弘治四年(1491)……[详细]
尤溪南芹小腔戏
  小腔戏,是皮黄腔系统的一个剧种,是早期乱弹声腔在闽西北的遗响,因主要行当角色用小嗓行腔而得名,清嘉庆年间流行于尤溪。流传至今已历十二代。小腔戏唱腔以西皮、二黄为主。读音以中州韵为主,杂以方言,谓之“土洋腔”。锣鼓经统称为“十二番”。总的科介动作带有木偶表演的痕迹,常演的剧目称“十八本头”,有五十八个折子戏。演唱中,常加入“啊”、“呀”、“唉”、“咿”等虚词衬字,读音以中州韵为主,杂以方言,谓之“土洋腔”。器乐曲分“琴串”(丝弦曲牌)和“吹牌”(唢呐曲)两种。锣鼓经统称为“十二番”。总的科介动作带有木偶表演的痕迹,不少动作直接来源于生活。常演的剧目称“十八本头”和五十八个折子戏。所演剧目中,武戏居多,表现杨家将题材的更是他们代代保留,久演不辍的剧目。历代师傅手抄的古老剧本还有24本,年代最早的……[详细]

全部尤溪民俗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