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福建省 > 三明市 > 建宁民俗文化

建宁十大民俗文化

建宁通心白莲制作技艺
  建宁素有“莲乡”之称。莲子在建宁已有1000多年种植历史,曾是“贡莲”。据清乾隆《建宁县志》记载:建宁秀山丽水,玉润流馨,香泉道道,十里菡萏,极为旖旎。城西龙山,玉泉水冷,百口莲池,岁产“贡莲”千斤,为吾国第一。建宁通心白莲制作技艺主要分布于建宁、泰宁、将乐、建阳、建瓯等县市。建宁通心白莲果实圆大,洁白脆嫩,易烂面沙,品质上乘,除得益于得天独厚的自然环境外,还源于传统的栽培技术和精细的加工技艺。建宁通心白莲制作工艺有1000多年历史,五代梁龙德初(公元921年),金铙山报国寺前已有白莲池,就有莲农栽培、制作建宁通心白莲。每年春分后栽种藕苗,七月下旬莲子成熟,七至九月采收加工,到秋分采收结束,共可采17道。建宁通心白莲手工加工工艺是纯手工制作,基本上是由18至40周岁的女性来完成,一天只能制作……[详细]
建宁宜黄戏
  俗称大戏、土戏。由昆曲、西秦腔发展演变而成的。明朝末年由江西抚州传入建宁,盛于清朝。当时,建宁拥有同师同祖同腔调的戏社五个,遍及建宁各集镇。宜黄戏主要以用二换一曲唱到底的《碧玉簪》、《珍珠塔》誉名,次以传统正本戏《龙凤配》、《二度梅》、《下南唐》等二十余个剧目广流于众。宜黄戏腔调多唱上线(二换或二簧)拆子戏(俗称杂戏)多于正本。曲调一称下江上线(二换);一称下线(西皮)。演员唱的是土声腔,小旦小嗓,小生半小嗓,道白半官半土。行当配套较整齐,有四旦四生四花脸,且有固定脸谱。鼓钹及器乐伴奏 六人。乐队练的是工尺谱,以笛定音,低八度,各拉各调。均口镇龙头村业余宜黄戏团至今每年春节及农闲期间,坚持在建宁、泰宁、宁化、清流、明溪等县的偏远乡村巡回演出。该团在唱腔、表演艺术上带有浓厚的乡土色彩、服饰化妆……[详细]

全部建宁民俗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