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福建省 > 三明市 > 沙县区民俗文化

沙县区十大民俗文化

沙县定光佛信俗
  从唐宋时代开始,定光佛信仰就在沙县民间流行。据地方史志记载,定光佛为地方保护神,受百姓崇拜已经有上千年的历史。据《临汀志》与《舆地纪胜》等记载,民间传说定光佛俗名郑自严,来自泉州同安县。郑自严乐善好施,有求必应,深受民众崇敬。从唐宋开始,沙县淘金山、洞天岩一带的佛寺,均供奉定光佛,民间信仰盛行。据佛教经典载,定光佛又名锭光佛,梵名提洹羯佛。据传,锭光佛出生时,身边有许多灯,故名燃灯太子,成佛后称燃灯佛,即锭光佛,民间简写为定光佛。按佛教传统,每年有三个纪念定光佛(即燃灯佛)的日子:农历正月十二为定光佛的诞生日;农历三月二十七为燃灯太子(定光佛)的出家日;农历八月二十二为燃灯太子(定光佛)的成道日。这三个日子在民间都视为定光佛的诞辰日,沙县民众和佛教僧众都会在这些日子举办法会。民间传说定光佛的……[详细]
沙县小吃制作技艺
  沙县小吃制作工艺源自古中原一带饮食民俗,又受古代福建原居民(古闽越族、畲族)的饮食习俗影响。以天然绿色植物性质料为主,辅以少量动物性原料,采取最原始、最古老的蒸、煮、炖等加工方法制作出具有营养平衡、风味独特、特美价廉、快捷便利等优点的大众化食品。沙县小吃已形成自己的经营特点,口味大众化、价格平民化、经营便捷化,适应性强,深受广大消费者的厚爱。沙县小吃具有浓厚的地方特点,大体上分为两大流派。一是以城关小吃为代表,受福州、厦门等沿海城市风味小吃影响,制作精细,口味清、鲜、淡、甜,代表品种有扁肉、烧麦、肉包、花椒饼、鱼丸、豆腐丸、烫嘴豆腐、烤豆干等,调味料用鲜香豆豉油,独具特色。二是以夏茂一带为代表,原料以米、薯、芋为主,制作原始纯朴,原汁原味,口味咸、辣、酸,如米冻、喜粿、米冻皮、豆腐包、金钱蛋……[详细]
沙县肩头棚
  肩膀棚又称肩膀戏,在沙县流行已有百余年,是从古代民间迎神赛会妆台阁的基础上发展而成的。最初是孩童在台阁上,表演简单的故事、戏剧,由人们抬着,后逐渐演变为今天的“肩膀戏”,改为肩托3-6岁小演员进行表演;其音乐多吸收花鼓调、南词与民间小调,角色一般不多,大多演文戏和生活小戏,剧目较丰富。主要剧目有《小放牛》、《补缸》、《花子过关》等。《补 缸》 补缸师傅为一俊俏的大嫂补缸,心猿意马,有意将缸敲破。引发纠葛,补缸师傅信守诺言,照价赔偿,博得大嫂欢心。《花子过关》 该剧取自中国古典名著《水浒传》的故事。讲述梁山好汉燕青、时迁、孙二娘和顾大嫂,乔装打扮,与守县令机智周旋,顺得闯关。《小放牛》 该戏以对唱形式,描述牧童在放牛时,向心爱的姑娘表达爱慕时的情景。……[详细]

全部沙县区民俗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