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山西省 > 大同市 > 灵丘民俗文化

灵丘十大民俗文化

灵丘罗罗腔
  罗罗腔是流行于山西省灵丘县及其周边地域的戏曲剧种,它由弋阳腔演变而来,兴盛于清代乾隆年间,清末至民国时期渐呈衰颓之势。罗罗腔由一人在前台演唱,众人在后台帮腔,和之以“罗罗哟哟”之声,“罗罗腔”之名即由此而来。罗罗腔历史悠久,形态古老,唱腔中保留有早期的传统曲牌,如【娃子】、【彩腔】、【山坡羊】等。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其唱腔结构又在不断变化。罗罗腔传统的音乐唱腔主要有甩板、数词、流水、平板、垛板、散板、娃子、哭腔、起膛等十多种,其中说唱性较强的数词是代表性的唱腔。在其唱腔中存在曲牌唱腔与板式唱腔有机结合的特殊结构,如以甩板、数词与流水组合为一套曲子,等等。罗罗腔演唱中在每句的句尾常用假嗓“耍腔”,其伴奏方式较为特别,“唱时不伴”,乐器过门在每句的尾音处进入。罗罗腔在发展中形成了一批传统剧目,代……[详细]
灵丘烧饼制作技艺
  灵丘黄烧饼是山西省灵丘县的特色小吃,由于其色泽金黄,味道可口,广受青睐。灵丘黄烧饼至今已有300多年的历史。早在清朝中叶,就有几家店铺经营这种食品。它起源于灵丘县上寨村,据传是由村中一屠匠发明,因色质焦黄而得名。黄烧饼直径12公分,周边厚1.2公分,圆心较薄,每个约重80克,主要原料是面粉、牛油、白糖香料,经反复揉搓搅拌而成,面上粘有脱皮白芝麻,薄如铜镜,颜色金黄,其特点是酥脆香甜,油多而不腻,久放而不变质。黄烧饼是灵丘县特色的地方名吃,制作工艺简单且存续状况良好,它是传统饮食与现代生活相融合的典范。……[详细]
灵丘白氏剪纸
  灵丘白氏剪纸位于晋东北边缘的大同市灵丘县、古有“燕云扼要”之称,其历史悠久,人文荟萃。  白氏剪纸以美术性和功能性独特的艺术风格自成一家,其工艺讲求刀法细腻、线条洗炼,造型概括精实、朴拙姿意,色彩艳丽和谐、美术语言说唱调和,给人清晰、明快、愉悦、玲珑秀丽之感,缘此被同行赞为至巅,堪称“中国民间剪纸一绝”。  灵丘剪纸源远流长,早在公元前1066年——公元前771年间的西周初期就有“剪桐封弟”之说,那时成王将梧桐叶剪成玉圭图像赠其弟,封姬虞到唐为王,这个玉圭图像就是山西最早的剪纸。据考证白氏剪纸雏形于唐、成形于明、光大于清,沿袭至今。  以白昱为代表的白氏剪纸以刀刻不落、剪纸不断为其造型结构手段,运用自然大方的色彩赋于造型以活力。一方剪纸先经精心设计样本在熏、刻、剪、染等多道……[详细]
  大涧道情是流行于山西灵丘及其周边地区的一种民间小剧种,它起源于繁峙境内,系唐代道教音乐的产物。清宣统二年(1910),灵丘县大涧村白永昌、吕作福、白永印、白家绪、张玉禄、刘周来、乔三、乔双锦八位村民拜繁峙磨二为师,学习道情,后组成20多人的戏班在山西灵丘、广灵及河北涞源、蔚县等地区演出。演出过程中,艺人们将晋北地区的民间音乐、舞蹈、俗曲等形式融入道情,逐渐形成了独具地域文化特色的大涧道腔。大涧道情唱腔以联曲体为主,常用的曲牌有[双梅]、[单梅]、[一枝梅]、[大红袍]、[南北]、[跌落金钱]、[苦河子]、[反耍孩儿]等,同时还吸收了北路梆子和晋剧的音乐元素。曲调原有72调,现存12调。唱腔以真嗓演唱,清悠委婉、悦耳动听,富有生活气息。伴奏器乐为板胡、二胡、笛子、低胡、渔鼓、锣、钗、四块瓦等,……[详细]

全部灵丘民俗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