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湖北省 > 黄石市 > 阳新县民俗文化

阳新县民俗文化介绍

  “阳新苏区红色故事”主要流传于阳新地区,以龙港镇为中心向外辐射,在阳新的三溪镇、木港镇、王英镇等地也广泛流传。“阳新苏区红色故事”史料记载最早见于《阳新县志》,主要由民间口头流传,经过近百年的丰富和发展,已经成为湘鄂赣鄂东南阳新苏区的先进文化标志。“阳新苏区红色故事”由三类特色故事群组成,一是中国革命史影响巨大的伟大人物故事,他们分别是彭德怀、王平、胡乾秀、黄骅四位为代表的第一故事方阵。二是以阳新……[详细]
  富池“三月三”庙会是以吴王庙(当地群众尊称吴甘宁为吴王)、甘宁公园内传统祭祀活动为主,展开一系列有着传统民俗成分的祭神祈福民俗活动。历史久远、流传至今的“富池三月三庙会”,是承载着楚地鄂东南区域祭祀习俗、战神崇拜和三月三节令风情等多种传统文化成份的复合载体,有着深厚的历史背景和浓重的地方文化特色,在周边数县市有着强大的影响力。富池三月三庙会是富池地区举行的一个盛大民间节日活动,每年农历三月三,湘鄂……[详细]
  太子豆腐是阳新县太子镇用太子山泉水,历经千年传承的手工艺制作的食品,其制作技艺蕴含丰富的传统文化价值。太子豆腐已注册了“太子庙”牌商标,其系列产品有豆腐、白干、黑干、香干、臭干、熏干、麻辣干、豆皮、豆丝、腐竹、千张、素鸡等众多个品种。白豆腐“嫩而能上手,老而不干瘪”,可煮、可压、可煎、可烧、可炸、可冻、可腐,煮味鲜,煎味浓,烧味美,炸味香,冻味软,腐味适。食之,回味无穷;酱干,色香味俱佳,既可烹制……[详细]
  枫林车灯是阳新地方特色鲜明的传统民间歌舞形式,主要流传于枫林、木港、富池等地,有一百多年的历史。传统的枫林车灯与单纯的走马灯、花鼓灯不同,其表演队伍共由13人组成。既有花灯、竹马又有彩车。能够表演更加复杂完善的传统、音乐、舞蹈程式。枫林车灯一般在年关岁末时走村串乡进行表演,为各地百姓送去平安喜乐、五谷丰登的祝福。其表演形式为由一人持一吊式引灯始终在表演时领路,一人扮丑角推花车于后,车中一人扮小旦,……[详细]
  阳新太子镇的大型民俗活动“接大王”,是鄂东南地区场面规模宏大、融合“谷文化”、“俗神祭祀”等多种传统文化成分的民间文化活动形式。活动源流久远,接代相传,风貌古朴,传统文化信息含量大。与普通氏族祭祀活动不同,它由当地五大古姓共同参与,与土地祭祀的庙会不同,它定期在五姓八庄设案流动,活动透过古代帝王显灵帮助当地百姓村民渡过交皇粮的难关的传说,俗神祭祀活动演绎为一个空前活跃的文化庙会。每年农历十月十五活……[详细]
  “打喜”是阳新婚庆习俗中的瑰丽华章,它是当地具有传统意义的“闹新房”的经典模式。它以活动舞台剧的形式,以幽默滑稽、风趣诙谐的风格,以寓教于乐、精彩纷呈的台词,把得到热烈的祝贺,又使他们和与会的村民在欢乐中不知不觉得到一次很好的传统教育。“打喜”首选是以文艺活动的形式,把新人的新婚之夜打造成有品位的全村人的狂欢节,深层的目的主要是教育年轻人在今后生活中做人的道理,使之伴随着幸福的回忆终身难忘。“打喜……[详细]
  佛教寺院中,最隆重、世代相传的法会,就是“水陆法会”,又称“水陆道场”,俗称“打水陆”。水陆法会的全称是“法界圣凡水陆普度大斋胜会”。“法界”,是指众生与佛本性平等,通称为“法届”;“圣凡”,是指四圣六凡,四圣即佛、菩萨、声闻、缘觉,六凡指天、人、阿修罗、地狱、饿鬼、畜生的轮回六道;“水陆”是指水陆空等三界,无所不包,可见其范围之广;“普度”指解脱六道众生,“胜会”指救度者与被救度者- 于一堂。“……[详细]
  阳新富河下游,有两块形状相同的石头,人们都叫它“望夫石”,有一个动人的传说。很久以前,富河岸边有一个秀才,叫赵忠。他的妻子叫金莲,俩人十分恩爱。这一年,赵忠进京赶考,金莲送了一程又一程,舍不得分开。送到十里长亭,赵忠劝妻儿老小转回。金莲说:“郎君早去早回,免得我在家挂念。”两人泪流满面,在十里长亭分手。三年后,赵忠中了状元,回家来接妻子。他听说妻子已跳进了富河,悲痛欲绝。他每日坐在河边,一边哭,一……[详细]
  阳新白沙镇的七峰山下有坐山叫金鸡坜,对面是白阆山下的牛头坜,两山对峙,遥遥相对,在牛头坜的“牛鼻梁”上有座古墓,在当地流传至今着这样一个美丽的传说。石姓始迁祖名祥三,落业火烧场(今新星村),为人敦厚,秉性温良,相邻的马员外见祥三未婚,有意将女儿许配之,并将一片农场(金鸡坜、牛头坜)作为嫁妆送予祥三。一天,有一风水先生路过祥三门口,口渴难耐,马氏热情款待,祥三也与之甚是投机,祥三请先生为自己择一风水……[详细]
  木港打花棍是一种具有体育竞技特色的民间原始舞蹈。主要流传于木港、枫林、排市一带。其道具是两根五尺余长、坚韧、击声清脆的鸣啼竹。粗度适于青少年手握,最尾一节可开槽并栓入几个铜钱挂上红缨。表演的基本形式是以两人搭对为基本形式,也可四人组成互动组合。表演者双手持花棍相对而立,合着花棍敲打的节拍,同时口念歌词,一字一击。此活动以青少年为主,歌词富于响亮、欢快、浪漫的童谣特色,敲打动作以“击地”和“空中翻打……[详细]
  三溪斧头是当地手工业产品知名品牌,是原咸宁地区计划产品,获湖北省轻工局优秀产品奖。解放前老三溪老街打铁业就远近闻名,技艺高超,有伍修登等老师父。1954年,在三溪街成立了铁业社,1958年吸纳江西周宽良、熊福生等成立了三十多人的互助组农具厂。1948年-1986年仍很旺盛,有红炉9个,日产300把铁具。计划经济时代,钢材料由地区计委核批供给,产品定销阳新五金公司、咸宁二级站及江西、上海等地,至今仍……[详细]
  抛彩球是地花鼓中的一个舞种,以道具彩球系竹杆,被抛打歌舞而得名。原常见于春节间伴狮子灯等一道出窠玩耍;由一花旦角色握杆抛球,饰演观世音,她是舞蹈核心人物,另一丑角则扮演吕洞宾,嘻逗风流、诙谐亵戏,余一小生男娃踏踢起舞,与吕洞宾争风吃醋,抢踢彩球索爱,达到羞辱吕洞宾;另外有几名花灯少女角色伴舞,逢场助兴。相传八仙之一的吕洞宾,在早年有一段不太光彩的旧事,与抛彩球难解难分。这是因为一天闲中的吕仙,不奈……[详细]
  “划旱船”是阳新县各地特别是三溪国和、宏卿一带广为流传的传统民间歌舞形式,传说它起源于古时的三溪口端午节纪念屈原的水上赛龙舟。由于从前的三溪河河水丰满,龙舟赛事亦盛,后河水渐枯,清末就以划旱船取代了。一个旱船班子共由二十五人组成,在一个竹篙结构、红布围成的一丈五尺多长的大旱船中,两边各排十名持桨水手,前头加练歌排水手,中间站着持锣的小旦和击鼓的公共,船尾加上把舵的小丑艄公,形成一个真正的龙舟,音乐……[详细]
  打字牌主要流行于阳新县大王镇、太子镇等地,也称“摸牌子”,相传为吕洞宾所创,是一种当地群众特别喜爱的传统游戏娱乐形式,有众多的牌友牌迷。传统字牌为纸质,形状细长,共80张牌。字的颜色分为红黑二色,大写壹至拾和小写一至十两种,红字为大写貮、柒、拾和小写二、七、十,每字4张,计24张,黑字为大写壹、叄、肆、伍、陆、捌、玖和小写一、三、四、五、六、八、九,每字4张,计56张,共80张牌。其基本规则与麻将……[详细]
  阳新县有姑娘出嫁时穿绣花鞋、绣花衣、配绣花枕头的传统习俗,城乡女性多大备有精美的绿花荷包,内装各种彩色丝线和剪纸图案,做女工的习俗十分普遍。过去姑娘订婚后,都要准备为婆家每个人做鞋作为献礼物品,其中女性的一般皆为绣花鞋。也为自己或亲友的新生儿做适用绣品或用作送满月礼。绣花手艺十分兴盛,其主要作品包括绣花鞋、绣花枕头、枕套、枕巾、绣花裙、手帕、香包等。在艺术上以刺绣为主,剪纸为样,作工细腻,构图以花……[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