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四川省 > 遂宁市民俗文化

遂宁市民俗文化介绍

  观音福锦手工编织工艺起源于汉三国时期,繁荣于唐宋,兴盛于清朝。该工艺从一般的织锦工艺发展到具有独特的编织工艺,历经数百年。福锦用天然丝线为原料,以传统的复杂的打结方法编织而成。经过点图、配色、染纱、上经、手工打结、平锦、片剪、洗锦、修整等十几道工序,每一个工序全部手工制造。一幅观音福锦的完成需耗时数月,乃至一年、几年。图案设计从中华民族沿用了几千年的经典图形和符号中粹取,精心组合,它们来自于民间传……[详细]
  蓬溪石雕自唐朝建县以来,地处古巴蜀国分界线,历史艺术积淀丰厚,石雕、木雕工艺遍布民间特别是蓬溪县九建工程公司雕塑工程队的泥脚杆师友和弟子。他们先给土石匠学后跟广石匠学,先学浅镂,再试深雕。采用高浮雕、透雕、悬空浮雕等手法,流瀑穿插,动静呼应,体现了人类对大自然的向往,对生命的渴求。……[详细]
  “遂宁叫卖调”是叫卖调和叫买调的统称。本土的零商小贩、流动匠人、荒货客,以及馆店吆厮等,在从业活动中,为了吸引、招揽买主、卖主,对自己的叫卖(买)语言,不断进行声调节奏的加工美化,逐渐成为了歌唱性的叫卖调,并一代代地流传了下来。……[详细]
  在遂宁市的古巴国与古蜀国结合部的村落中,流传了数千年的婚嫁歌“坐歌堂”,又名“陪十姊妹”。“坐歌堂”的婚嫁仪式程序多而隆重。其持续时间,富家十来日,穷户三几天。一、开声新娘开始哭唱双亲及家人。二、陪耍众家姊妹陪着新娘一同哭唱,歌声时独时合。三、歌堂在新娘出嫁前夕举行。包括请新娘、起歌头、歌堂对歌赛歌、撤歌堂、安睡等程序。四、送新娘新娘出嫁的早晨,女友们在歌声中给新娘梳妆、穿衣、搀拜双亲,送入轿中,……[详细]
  清代嘉庆年间白莲教起义,残部王沫乘机害民。烧杀抢掠,直逼射洪青果寺范家湾,欲强占陈秉乾之女满姑为妻,姑以保全父母、乡民为条件,假意顺从。当到通家山时,姑想到父母、乡民已得救,誓死不从,殉节身亡!民感姑之孝义烈节,具文呈报省制台丁葆祯,转呈皇上旌表,获准赠匾竖碑,建“贞烈祠”享祭。于是每年正月十八日前后三天为庙会朝拜,影响面达两市五县,1937年红军徒经通南巴时,朱德总司令听之此事后也赠匾颂扬!会期……[详细]
  桃子龙舞是遂宁优秀的民间舞蹈,清明及更早时期,桃子龙舞只限于朝山拜佛和民间祝寿活动;解放后至改革开放之初,桃子龙舞开始参加春节期间的街头表演和民间祝寿,从上世纪九十年代初,桃子龙舞逐渐走向文艺舞台,成为一种纯舞蹈,但仍保留了传统的朝山拜佛和民间祝寿活动,同时也成为参加庆典盛会中的表演项目。公元521年,南北朝梁武帝正德十五年,遂州大地上的一座大寺庙被皇帝赐名“广利寺”;其后不久,大约在公元581年……[详细]
  “徐氏泥彩塑”主要传人徐兴国,自幼随父徐得亲学雕塑、绘画、书法艺术,其父徐得亲是清末民初川中塑像名师杨子园(三台洋溪人),罗体成(蓬菜镇草西街人)关门弟子,时民间有“杨塑罗画,盖过天下”的美誉。“徐氏泥彩塑”用传统技法施工,泥塑用黄泥、粘土就地取材,先绘图设计(包括白描,效果图和施工图),再扎架、砌粗坯、上细泥等白坯完成待干。修补后,刮灰打磨,作立彩花纹,上彩贴金,开相完成。“徐氏泥彩塑”采用传统……[详细]
  大英卓筒井深钻汲制工艺被称为“中国古代第五大发明”、“世界石油钻井之父”、“开创了机械钻井的先河”。卓筒井古老的深钻汲制工艺沿袭了宋代钻井、制卤、晒卤、(滤卤)、煎盐的制盐工艺流程,堪称华夏一绝。一、钻井:以绳式顿钻钻井方法,既搭一长方形木架,利用杠杆原理踏起吊在杠端的大铁棒(铁棒下端如碗口大)。二、取卤:井打好之后便用大楠竹去节后下到井下搁开淡水,然后利用花车上的放蔑将吸卤筒放到井下将卤水盛满,……[详细]
  “泥脚杆”牌系列花生以精选花生为主料,采用祖传秘方和现代科学技术精制而成,生产工艺独特,产品香脆、可口、化渣,口味独特、营养丰富、老少皆宜,是赠送亲友的绿色佳品。“泥脚杆”花生先后获得“遂宁市消费者喜爱商品”、“遂宁市首届旅游商品设计大赛优秀奖”、“畅销商品奖”等多种荣誉称号,2006年通过绿色食品认证,2009年“泥脚杆”牌蒸汽白玉花生成为我市首个航空食品。……[详细]
  东禅镇唢呐东禅镇唢呐兴起于清乾隆初年,传承主要以家族传承为主,辅以师徒传承。师徒传承既不拜师也不收费,主要是交往比较密切的人之间建立起来的传承关系。近年来,东禅镇唢呐与时俱进,与电子琴等现代乐器相结合,在演奏内容和形式上不断创新,广泛应用于婚嫁迎娶、店铺开张、节日庆祝等,深受群众喜爱,也成为当地文化产业的一枝独秀。……[详细]
  白马镇毗卢寺庙会毗卢寺位于四川遂宁安居区白马镇西面5公里,为广德寺分寺。毗卢寺于2007年6月被四川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第七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是安居区唯一的一处省保单位。毗卢寺自建寺以来,民间传说毗卢寺的癫师爷非常灵验。每年农历三月初七的庙会,来自四面八方的香客云集,有安岳、乐至、简阳、大英、中江等地,佛事活动极盛。每年接待人数10万余人,收集募捐资金5万余元。庙会期间,附近各小庙到毗卢寺朝拜,游僧……[详细]
  分水镇石工号子是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该项目原汁原味,别具一格。在打石、撬石、抬石的劳动过程中,在用石头铺路、修桥、筑堤、筑坝、建造房屋时,人们都在哼唱或吆喝。这种号子的种类繁多,可达一百七十余种。石工号子腔调丰富、风格独到、韵味独特,最早传唱的人可唱九十二腔、八十二调。石工号子从轻唱至四言八句,到编成歌谣传唱,形成了一派独特的石工号子韵味。现在流行传唱的有:大锤号子、拗料号子(又分大石料、……[详细]
  打围鼓打围鼓有称“玩友”。工余饭后或红白喜事,邀约或邀请“玩友”四五人围坐一起清唱。不用舞台、化妆和服装,一般在玩坝或茶馆举行。玩友各自坐在座位上,手执板鼓、堂鼓、川鼓、马锣、川胡、钹之类乐器,自吹自打自唱。打板鼓者是鼓师,其他乐器以鼓师手势、鼓签、鼓点指挥行事。打围鼓花钱不多,费事不大,因而深入民间,广泛流传,满足了川剧爱好者爱唱、爱听的要求。……[详细]
  龙灯舞为民间传统舞蹈,又称“龙舞”、“龙灯”、“耍龙”等。据说始于汉代。每年正月初一至十五日舞龙灯。龙形品种多样,有“彩龙”、“火龙”等。彩龙龙头五彩缤纷,龙身以各色软段制成,约9制10余节,造型精美。舞时常配以鱼虾蚌壳等彩灯同行。舞龙者不分男女,皆着对襟彩服,系红腰带,手持一节把竿,随逗宝人曲身翻舞,绵延不停。有打击乐器相伴。火龙多用彩龙头,龙身着彩绘龙鳞的粗麻布,每节内有竹笼,内置燃烛或捻子,……[详细]
  蓬莱大乐2007年,蓬莱大乐被正式列为四川省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蓬莱大乐流行于遂宁市及边沿地带。“蓬莱大乐”作为巴蜀民族优秀的文化遗产,被誉为“巴蜀文化精品”、“东方神乐”。……[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