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四川省 > 攀枝花市民俗文化

攀枝花市民俗文化介绍第2页

  苗族芦笙舞一般由2—8人组成,每人手持一把芦笙,边吹奏边跳舞,主要在婚礼、节庆、重大庆典时表演,分为二人组,四人组,六人组,特别庆典时有八人组。婚礼多为四人吹奏,有结婚曲、送亲曲、接亲调、烤酒曲等,庆典时有快乐曲、欢喜调、祝酒调等。吹奏起来,节奏鲜明、和声协调,旋律常以多声部同时进行,表现力非常丰富,舞者根据曲调变化而变换步伐、变换圆圈、对跳、斜跳等队形。丧葬时一般有两支芦笙参加,每次吹奏仅一人,……[详细]
  傈僳族 弓有悠久的历史,明《景泰云南图书志》载:“有名栗粟者……常带药箭 ,猎取禽兽”。 由 身、 板、箭槽、 弦、 牙和 机组成,用坚硬的木料放在酿酒的包谷酵母中煮软折成弯形做成, 牙和 机用骨头做成, 弦用4股麻线扭成。使用时,把坚韧的 弦拉到 牙,箭放在 身箭槽内,瞄准目标后扳动 机,利用 板、 弦的弹力把箭射出。箭由竹块削光套铁镞,尾部安竹皮折成的三角形尾翼而成,分有毒和无毒两种。国家保护……[详细]
  盐边县古称“大笮”,位于四川省西南边陲、攀枝花市东北部。全县辖16个乡镇,其中有7个民族乡和8个少数民族杂居的乡镇,居住着彝、纳西、傈僳、苗、回、傣、白等24个少数民族,是一个少数民族聚居的地区。少数民族能歌善舞,“会说话就会唱歌,能走路就能跳舞”,无论是高兴还是忧伤都喜欢用音乐舞蹈来抒 感,表达情绪。最早的时候,人们常常聚在房内火塘边或围绕篝火唱歌跳舞,“锅庄”因而得名。流传在盐边县的锅庄,融合……[详细]
  盐边县红宝乡的苗族,至今还保留着古老的绷鼓仪式。苗族自古以来就认为万物有灵,尤其是死去的先人虽然人已故去,但灵魂仍在。他们崇拜祖先,崇拜自然,认为祖先是“善”神,对祖先寄予莫大的信任;视天地、日月、山石、水火等为神灵,加以祭奠。在祀祭活动中,最隆重、规模最大的就是“绷鼓仪式”。活动期间要停止一切生产活动、遇上婚礼也要改期。他们认为只要求得祖先灵魂和诸神的支持和护佑,就能欣逢太平盛世,风调雨顺,五谷……[详细]
  盐边县境内的百灵山脉,群山叠嶂,林木葱嵘,终年阳光漫射,云雾缭绕,雨量充沛,气候独特。海拔3000米左右的百灵山腹地,有利于茶树生长,名闻遐迩的国胜茶就出产在百灵山脉中的国胜乡。国胜茶以绿茶为主,到了采茶季节,茶农们采摘嫩尖、嫩芽、一芽一叶的嫩茶叶,趁鲜经优选后,使用世代传承的揉、搓、烘、烤、去水、出香等传统加工工艺,制出形美、叶嫩、汤清、胥长、味醇、回甜,带有纯天然兰花香味的国胜茶。国胜茶种植、……[详细]
  盐边县的摩梭人古代称为么些、磨沙夷。一部分是土著,另一部分是从云南丽江迁入,为纳西族支系。据史料记载,土著摩梭是攀西裂谷居住最早的民族之一,丽江迁入的摩梭为明末清初迁入的,现分散居住在盐边县格萨拉、永兴、国胜、共和等乡镇的部分村社。与泸沽湖摩梭族“男不娶女不嫁”的“走婚”习俗不同,盐边县的摩梭实行一夫一妻制,尊崇“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周陈聘定”、“阿舅则美该”(养女嫁还舅家)的婚配原则,称“老……[详细]
  傈僳族认为土地在于承载万物,婚姻的根本是延续人类并传承先辈意志。盐边县傈僳族人,至今仍然保留着他们传统的婚礼习俗。婚礼讲究无媒不成婚,所以从提亲到婚礼都须请“瓦拉帕”(媒人)主持(分正、副),为男性,世代相传。迎亲时还需“玛妞木帕”(奏葫芦笙者)、“辅此帕,辅此玛”(接新娘的夫妇)及“瓦拉哲巴”(迎亲兄弟)6位组成迎亲队伍,另需请“尼帕”作法。从提亲到礼成为9道仪式,按傈僳族说法为:嗑普知、呢函知……[详细]
  浑浆豆花是盐边县政府授予的盐边名菜之一,源于盐边广大农户,盐边人从古代传承至今,绝大多数都会制作,普及率很高。先将选好的上等黄豆泡胀,用石磨磨成浆,滤去豆渣,在锅中烧开,打去散泡,用盆盛少许熟豆浆备用,将石膏在火中烧白化成水,适量倒入豆浆内冷却,用竹筛紧压,去掉多余的豆水成豆花,把豆花用刀划成块,倒入熟豆浆即成。吃时,用熟油海椒、花椒面、香菜、葱花、姜、蒜、味精等调碟,每人一碟蘸调料食用。浑浆豆花……[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