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河南省 > 安阳市民俗文化

安阳市十大民俗文化

周易文化
  在《简易道德经》里,周是周到0,易是运动变化无不果的意思。太昊伏羲创作简易图时,把简易符(即现在八卦图的阴阳符)排列成一个圆形即一周的形式,阐明了周和易是简的主要组成部分。周易的周字并非周朝的沿用,而是周朝或周姓沿用了《简易道德经》里的这个完美的“周”字。无疑周易的周字,替代了简易的简字。大自万物的变化,是易的根本现象。恒之无休而无不果,说明了易,就是物的变化而成事,物每一点变化都有一定的结果,这就是易象。“简之周”和“周之易”说明了周是简的,易是周的。以父子的排列方式,就是成了:“简周易”。“求千太万后之果,明千思万绪之象”,说明了“简易图”是判断推理的一种测探工具。<<周易>>简单概述据传,《周易》的诞生地就是现在的世界遗产城市安阳市。羑里城位于安阳市区南10公里处。易卦系统最基本的要素……[详细]
2、落腔
落腔
  落腔是一种河南安阳内黄县的汉族戏曲剧种,原名落子腔,也称安阳腔。主要流行于豫北及与之毗邻的晋冀鲁交界的漳河流域。落腔由汉族民间曲艺“莲花落”演变而成,是宋代路歧人和露台弟子借以谋生的一种说唱体歌曲,通常是七言句的顺口溜,有时也作故事的引擎,发展到元代便成为一种长调。到清代则演化成为一旦一丑登台演唱故事的形式。历史也有写作“唠子腔”或“捞子腔”的。1927年中华书局分省地志《河南戏剧》载:“安阳腔一名落子腔,安阳最盛,南至汲、辉二县……”。又因落腔由地方民歌小调发展而成的,以其曲调轻快欢乐,在20世纪50年代曾改名称“乐腔”。落腔有三百年的历史,是在说唱艺术中衍生发展起来的。落腔内容主要反映了民间的日常生活和下层老百姓的喜怒哀乐、婆媳关系、婚恋嫁娶、劳动生活等方面。如《借髢髢》、《蓝桥会》、《……[详细]
岳飞传说
  岳飞(1103~1141)是南宋著名的将领。在以往的教科书中,岳飞都被尊称为民族英雄。在岳飞一生中,有许多精彩的故事。据史书记载,岳飞年青时勤奋好学,并炼就一身好武艺。19岁时投军抗辽。1126年金兵大举入侵中原,岳飞再次投军,开始了他抗击金军,保家为国的戎马生涯。传说岳飞临走时,其母姚氏在他背上刺了“精忠报国”四个大字,这成为岳飞终生遵奉的信条。岳飞投军后,很快因作战勇敢升秉义郎。这时宋都开封被金军围困,岳飞随副元帅宗泽前去救援,多次打败金军,受到宗泽的赏识,称赞他“智勇才艺,古良将不能过”。同年,金军攻破开封,俘获了徽、钦二帝,北宋王朝灭亡。靖康二年五月,康王赵构登基,是为高宗,迁都临安,建立南宋。岳飞1高宗,要求收复失地,被革职。岳飞遂改投河北都统张所,任中军统领,在太行山一带抗击金军……[详细]
大弦戏
  大弦戏原称公兴班,又名弦子戏,是一个古老而稀有的多声腔剧种,它以河南开封、濮阳为中心,流行于河南省东北部、河北省南部、山东省西南部一带。一般认为大弦戏与唐代宫廷的梨园戏有一定的渊源关系,在演变发展过程中又继承了宋元杂剧北曲的传统。大弦戏剧目原有五百余本,现存百本左右,内容以忠0斗争、杀伐征战及除霸安良为主,代表性剧目有《反五关》、《黑石关》、《杨府选将》、《战洛阳》、《下南唐》、《孙武子兴兵》、《黄花寺》、《西厢记》、《两架山》等。大弦戏的唱腔音乐属曲牌体,主要由【海里花】、【江头金桂】等五大套曲和【山坡羊】、【步步娇】等散曲组成,此外还部分吸收了青阳腔、石牌腔、弦索高腔、罗罗腔及其他民间俗曲小令的音乐,共有各类曲牌四百余支,现已挖掘整理出一百八十余支。大弦戏的伴奏有软场、硬场之分,软场主要……[详细]
5、淮调
淮调
  淮调,梆子腔声腔系统地方剧种,又名“怀调”,也称“漳河老调”,又因它广泛流传于河南省境内的彰德、卫辉、顺德、广平和大名府,故也有“五府淮调”之谓。清代中叶,淮调已在豫北、冀南等地广泛流传,各府衙军队多蓄养淮调戏班,以为娱乐供奉。如彰德府的头皂班(刑警)、二皂班(内勤)、西营班(驻军)都蓄有淮调班,被称作“上三班”。民间淮调班更为普遍。淮调传统剧目有三百余出,多为历史袍带戏,《杨家将》、《潘杨讼》为常演剧目。表演行当齐全,动作粗犷豪放,与大弦戏、大平调风格接近,融入了武术杂技和“大洪拳”的艺术元素,保留了早期戏曲如“耍獠牙”等表演绝活。唱腔为板腔体,有慢板、二八板、流水板和散板四大板类。伴奏沿用了梆子腔剧种早期的主奏乐器大弦、二弦和三弦,武场保留着“四大扇”、“尖子号”等特色乐器和伴奏方法,火……[详细]
苏奇灯笼画
  苏奇灯笼画是安阳市苏奇村的汉族传统民俗工艺品,属于彩画灯笼。当地汉族民间艺人就地取材,用高粱秆儿扎制成约六七寸高,四寸宽,四面或六面形体的骨架,然后再裱糊上事先印好的彩画,灯的四周以彩线装饰,中间插上蜡烛,燃着之后,小巧玲珑。烛光映出了花、乌、虫、鱼或各种戏曲故事,当地群众说:“这种灯笼有说头,有看头。”灯笼上的彩画和戏曲故事,成了大人对儿童进行启蒙教育的教材。老年人兴致勃勃地讲解戏曲故事的内容,孩子们聚精会神地听,忠与0,善与恶,美与丑,是非清楚,爱憎分明。安阳木版灯笼画成为年节中少年儿童聚会玩耍不可缺少的有益玩具。安阳市地处河南省的北部,位于晋、冀、鲁、豫的接壤处,具有3000多年的历史和文化。悠久的历史,灿烂的文化,使这一地区至今仍保留着许多古老的风俗和丰富多彩的汉族民俗文化,寄托着安……[详细]
吕村战鼓
  吕村战鼓起源于何时如今已经无法考证了,但是在吕村却流传着许多关于战鼓的传说。据《安阳县志》记载,宋朝时在安阳县吕村附近有一座福胜寺,寺庙年久失修,破烂不堪。当地民众在会首的号召下捐钱纳粮,重新修建了福胜寺。佛像落成之前,吕村的老百姓商量用什么方式来庆祝这个重要的日子。大家你说一个点子,我提一条建议,闹腾了一天也没有商量出一个结果。眼看佛像开光的日子就要到了,会首当机立断,决定以战鼓舞来庆祝寺院竣工和佛像的落成。佛像开光的那一天,在会首的组织下,吕村家家户户敲锣打鼓,一时间声震四方,福胜寺伴随着鼓声成为了远近闻名的寺院,而吕村镇的战鼓也有了一个响亮的名字——福胜鼓。福胜鼓的名字沿用了数百年,到了明末清初,吕村战鼓又有了一个更加响亮的名字——得胜鼓。明崇祯十七年(公元1644年),吴三桂投降清朝……[详细]
黄塔膏药
  关节止痛保健贴,又名黄塔膏药,它是滑县骨科医院的传统产品,其疗效誉满中州,闻名全国。黄塔膏药的祖传秘方,至今相传13代,已有三百多年的历史。创始人明时通年轻时对医道颇感兴趣,尤其擅长按摩,对中医经络理论亦略知一二。当时,村里有一位鳏居老人,懂中医中药,晚年家境贫寒。时通便主动前去照料老人,他看到时通为人厚道善良,临终前,便把他保存多年的接骨膏秘方传予时通。老人谢世后,时通不满足于现有的配方,在原有药味的基础上多方拜师求教,大量搜集民间土单验方,刻苦钻研,反复试验,积40年之心血,终于摸索出一个接骨续筋的经验配方。由于受封建社会传统观念的束缚,此方从第一代起,就只传男,不传女;只传长子,不传次子,有时宁可传给儿媳妇,也不传给亲闺女。所以,从明时通开始,直至第九代的明永仁,皆为单传。至民国20年……[详细]
秦氏绢艺
  绢艺是民间彩扎工艺的一种形式。绢艺在历史上究竟始于何时,目前尚无确切史料可查。据宋《东京梦华录》记述,北宋的民间艺人已能剪绫为人,裁锦为衣,彩结人形了。至清代已有史可查,多为八旗子弟茶余酒后玩耍、观赏的小技艺,与“蝉塑毛猴”属同类小工艺。“绢艺”故名思意就是用绢质材料手工制作的工艺品。主要作品有人物、鸟类、植物、草虫等。件件作品栩栩如生,活灵活现均能以假乱真。该工艺选料严格,做工细腻复杂。仅一只蝈蝈就需118道工序,用时20日。作品讲究“气、韵、味、趣”。气正、韵高、味厚、趣雅。一片再平常不过的绢,一只足可以假乱真的蝈蝈,从绢到绢蝈蝈的距离有多远?秦三杰师傅的手近20天的时间,118道工序,平面布料就成了立体的艺术品。绢蝈蝈,这样一件艺术品草虫,如何称为真?眼观之,大眼圆瞪,翅薄而透,后腿似……[详细]
10、跑帏子
跑帏子
  跑帷子是活跃在河南安阳市汤阴县城东白营、胡营、东西隆村一带的一种古老的民间舞蹈。相传它起源于春秋时期,它原为齐国将士纪念国君桓公之妾卫女的一项祭祀活动,至秦汉逐渐成形,后演变成一种大型的民间广场舞蹈,传承至今已有两千六百多年的历史。跑帷子具有古代战争和民间祭祀活动的双重特点,与其他舞蹈相比,其舞步、阵式、道具、配乐等都别具一格,有着独特的艺术魅力。它由72名青壮年男性表演,每人手持一根染成红黑两色的木质长杆,杆顶上以彩带饰出帷幔式的“帷子”。演出时,舞者排成队列,以屈膝微蹲的姿势有节奏地小跑步前进,形成“围魏救赵”、“炮打香烟城”、“李渊劝将”等各种不同的阵式,并以“议事、演古、迎驾、送官”的仪式与之相配合。跑帷子与汤阴当地的民俗活动紧密结合在一起,群众参与广泛、组织严密、仪式性强、表演场面……[详细]

全部安阳市民俗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