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通棕编,南通市第三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传统技艺类项目。南通棕编属于叶编范畴,据文字记载,始于三国时代,流传至今,已有1700多年历史,是我国民间艺术的一支奇葩。棕编是以打扣为主,综合运用草编、竹编中的一些编制技巧,通过撕拉、绕穿刺等方法进行的艺术创作,追求神、形、趣的完美结合。棕编以棕榈树叶为原料编制工艺品,选材较精,生产季节性强。棕丝以白嫩柔软、精美适用、色彩明快,能负重、不吸潮……[详细] |
南通装裱技艺(兴仁装裱技艺),南通市第三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传统技艺类项目。装裱是我国一项传统手工艺项目,主要用于美化文人书画。随着社会经济发展,也渗入其它领域,如室内装潢和广告等方面。南通是历代文人聚集创作书画之处,装裱技艺也就随之建立并繁衍至今。历来通州与扬州、苏州交往多,艺人之间有交流,装裱受淮扬、苏派影响。近代上海崛起后,装裱又兼具海派风格。改革开放以来,南通装裱业不断繁荣,……[详细] |
玉木镶嵌家具制作技艺,南通市第三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传统技艺类项目。玉是中华民族文化的象征,金丝楠是楠木中的王者,金丝楠木家具上镶嵌了玉件,既有木质细腻,光下金丝万缕的精美,又有玉的清淡高雅的富贵气质。因此,无论与简约的明式做工,还是与清代的精雕细刻相配,都能恰到好处,美不胜收。如著名的传世之作《清乾隆紫檀嵌玉宝座》就是玉木结合家具的代表作。清朝末期国力日衰,玉木结合家具逐渐消失在人……[详细] |
南通花露烧酒酿制技艺,南通市第三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传统技艺类项目。南通市区民间,历来有自酿米酒的传统,他们在传统自制米酒工艺的基础上加以改进,在米酒后续发酵阶段,不再兑水,而是兑入烧酒,从而酿制成本地区独特的中度美酒——花露烧,也称露酒。是以发酵酒、蒸馏酒或食用酒精为酒基,加入可食用的辅料、食品添加剂,进行调配、混合或再加工制成的,是改变了原酒基风格的饮料酒。花露烧酒即为露酒与烧酒……[详细] |
启东芦编工艺,南通市第三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传统技艺类项目。启东芦苇属于东部滨海苇区,是芦苇84个变种、6个变型中的佼佼者。它刚柔兼具,以韧见长,是启东人最早普遍使用的建筑材料和日常用具的制作材料。启东人早期用“芦柴”编做“环洞舍”用于栖身,后来用“芦头”编成房屋的“芦笆墙”、“芦笆门”和“芦笆床”;用“芦花”编成御寒的鞋叫“芦花靴”;用“芦花”填充的被叫“芦花被”;把“芦头”用绳子……[详细] |
海门羊肉烹制技艺,南通市第三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传统技艺类项目。海门羊肉烹制技艺历史悠久。海门山羊又称长江三角洲白山羊,1000多年前由江南句容、崇明一带的移民迁徙海门落户时带入,以后逐渐扩大至与海门邻近的启东、通州、如东以及长江三角洲地区,因为主产地在海门,所以百姓普遍称之为海门山羊。当时,老百姓已将海门山羊作为家畜主要养殖物种之一,在农村已普遍养殖。由于山羊单纯食草,因此肉质鲜嫩……[详细] |
栟茶蛏干汤煨制技艺,南通市第三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传统技艺类项目。如东沿海盛产竹蛏。竹蛏,其形似竹管,介壳如两个竹片,壳色淡茶褐色,身长约二至三寸。肉质似白玉,肥而不腻,鲜味独特。清代以来,一直被列为贡品,在《红楼梦》贾府宴席中也有此名菜出现。如东人称之为海鲜领头菜,栟茶地区如宴请亲朋好友多以蛏为首。栟茶煨竹蛏是一道传统海味名菜,其制作方法十分讲究。经清洗浸泡、以暖碱水醒等工序;后再……[详细] |
南通老船木制品制作技艺,南通市第三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传统技艺类项目。老船木是指废弃的木制船的木材,主要来源于南通沿江沿海地区。大多数船木材料是金油檀、坤甸木、黄檀、泰柚等树种,密度高、硬度大。经过几十年的浸泡,海浪无数次的冲刷,愈发坚韧耐磨,具有天然的防水、防虫、防腐的特点。南通老船木制品制作技艺秉承传统工艺,纯手工制作。其工艺比较复杂,要经过拆料、清理、定型、选材、制作、组合、打……[详细] |
南通藤编制作技艺,南通市第三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传统技艺类项目。南通是中国传统红木家具的主要制作地,因此,在主要传统红木家具座面、床榻面的藤编技艺也相应得到发展。中国传统家具在宋以前就已使用藤席作为床、榻、椅的软屉,当时已能编织出水波纹饰的屉面。藤屉透气、舒适、平滑、美观,是床、榻、椅的最佳选择,也是中国传统家具最重要的原创特色。南通藤编制作技艺采用纯手工编织,以优质藤条为原材料,辅……[详细] |
南通竹艺(永泰竹刻、胡集竹编技艺),南通市第三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传统技艺类项目。南通的竹刻工艺小品,以发挥竹的材质美、形态美、色泽美为基础,选材与工艺相结合,相辅相成,融为一体。它避开了竹竿单纯的直线形态对工艺的制约,将竹的干、枝、梢、节、根须视为统一的整体加以构思,巧妙地按竹的干、枝、梢、节以及根须的生长形态,依形就势地取舍成型,使其形象生动且意趣盎然。其制作工艺以“简”为要,并……[详细] |
南通瓷画烤制技艺,南通市第三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传统技艺类项目。瓷画烤制技艺,即将诗画书法等作品通过高温烧制在各类陶瓷上的一种古老的传统工艺,距今已有1500多年的历史。其特点是烤制于瓷器上的诗画书法作品不但可保数百年不变,而且拓上去的作品能在布局、色彩上永远保持与原作一样,甚至表现得更生动有韵味。南通瓷画将中国瓷、书法、国画完美地组合并融于一体,每件工艺品均运用匠心独运的创作方法和……[详细] |
南通古典家具仿旧技艺,南通市第三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传统技艺类项目。南通古典家具仿旧技艺,首先是古典家具的制作,而后表面再作旧处理,实际上就是文物复修的工艺。所谓古典家具,就是指仿制明代和清代早期的具有“某一特定造型风格”的硬木家具。这个时期的硬木家具多出自皇宫贵胄与文人殷实之家,从选料的考究、样式造型的气质与工艺的精美等方面考量,质之精、品之高、量之多,既是历史空前的,也是后世无数……[详细] |
南通灶头画(启东灶头画、里下河灶头画),南通市第三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传统美术类项目。灶头画是一种民间技艺,在启东、里下河地区曾风靡一时。解放前,农村地区用砖砌灶的人家很少,只有少数有钱的粮户才用得起砖灶。解放后,人民生活不断改善,砖灶走进了寻常百姓家,为了美化灶头,也为了表达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更为了祈祷丰收与平安,人们开始在灶头上画画。都说民以食为天,在内容上五谷丰登、六畜兴旺……[详细] |
南通烙画,南通市第三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传统美术类项目。烙画又称烫画、火笔画,即用火烧热烙铁在各种板材、树皮、葫芦甚至宣纸上熨出烙痕作画。它源于西汉,曾一度失传,清光绪年间被重新发现,传承至今。南通烙画创作在把握火候、力度的同时,注重“意在笔先、落笔成形”。烙画不仅有中国画的勾、勒、点、染、擦、白描等手法,还可以烫出丰富的层次与色调,具有较强的立体感,酷似棕色素描和石版画。因此烙画既……[详细] |
南通丝绸剪贴,南通市第三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传统美术类项目。南通丝绸剪贴属于工艺美术大类中的花画类。丝绸剪贴作品属于平面艺术。南通丝绸剪贴主要发展和传承在南通市区,它是在传统的羽毛画和绒贴画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作品以丝质绫绢为底衬,以绸缎、罗为画面材料,运用剪、刻、拼、贴、嵌、衬、叠、抽、插、剔、擦等十余种技法表现人物、动物、花鸟及山水风景等对象,反映对象本质美。以丝绸为材料更能表现事……[详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