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江苏省 > 常州市民俗文化

常州市民俗文化介绍第6页

  武进歌谣,常州市第四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民间文学类项目。武进民歌源远流长,随着时代演变、社会变迁,同一首民歌往往有多个版本,构成了独特的、庞大的、丰富多彩的口传民间文学体系。武进民歌风格多样,内容丰富,大量是与江南田间劳动和地域生活相关的,有表达对故乡水土的一往情深和热情赞美,有表现纯真爱情的,也有不少是将爱情与乡情和歌咏风景联系在一起的,听来如诗如画,此外,还有抨击旧风俗、旧恶习和……[详细]
  淹城的传说,常州市第四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民间文学类项目。春秋淹城遗址位于武进区湖塘镇西隅,依据现有的文献资料和考古发掘资料分析,淹城应为西周早期位于淮夷旁的奄族在被周成王征伐时,南迁江南后定居所留遗址,距今3000余年。其“三城三河”的建筑形制世界独一,其体量适与《孟子》“三里之城,七里之郭”的记载吻合。遗址内出土珍贵文物千余件,包括4条独木舟、20余件青铜器和大量原始青瓷器、陶器……[详细]
  常州糖醋小排制作技艺,常州市第三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传统技艺类项目。糖醋小排骨是颇具常州地方特色的名菜,其制作技艺生成至今,已有百余年历史。上世纪初,糖醋小排骨就已成为常州马复兴面馆的招牌菜。烹制常州糖醋小排骨的原料、配料主要有:猪肋骨仔排、绍兴黄酒、番茄酱、蚝油、冰糖、香醋及适量鸡汤。其烹制主要过程为:第一步切斩仔排,将精选肋骨仔排斩成小块;第二步加酱油、黄酒拌和,将块状仔排置于容……[详细]
  常州春江江鲜烹制技艺,常州市第三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传统技艺类项目。春江镇位于长江之畔,江中有录安洲岛。江边有滩涂,地理位置得天独厚,是优质鱼类活动的区域。一年四季随着潮涨潮退,刀鱼、鲥鱼、河豚、江鳗、江蟹等30多种江鲜源源不断。河豚、刀鱼、鲥鱼称为“长江三鲜”,以鲜、嫩、美闻名于世。唐宋以来,渔民就有烹制各种江鲜的独特技法,后来被流传到岸上,沿江边上的居民也逐渐熟悉了江鲜的烹制。春……[详细]
  常州虎头鞋制作技艺,,常州市第三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传统技艺类项目。常州虎头鞋制作已有千年历史,因鞋头呈虎头模样而得名。东汉应劭著《风俗通义·祀典》:“虎者,阳物,百兽之长也。能执搏挫锐,噬食鬼魅。”虎具备的这些特性,极大地迎合了人们借物祈福的美好愿望,自然而然地成为人们崇尚的对象。钟楼、溧阳、天宁等许多地区的妇女或出于爱好、或出于经营,也有作为慈善捐赠的,现今仍传承着虎头鞋的制作技……[详细]
  常州稻草鸭制作技艺,常州市第三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传统技艺类项目。稻草鸭系常武地区颇有特色的传统农家菜,其烹制技艺可追溯到明朝嘉靖年间。当年抗倭名将唐荆川得胜还乡之时,父老乡亲感其荣光,争献传统农家制作(用禾田中稻草扎制红烧鸭)的稻草鸭以表达心意。后此菜肴经唐荆川而带至宫廷,又经宫廷御厨改良,烹饪手段更为完善。后随着时光推移,宫廷稻草鸭的烹饪技艺传至苏南民间,并在常州民间世代相传,现……[详细]
  常州糟扣肉制作技艺,常州市第三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传统技艺类项目。常州糟扣肉属苏南民间的家常菜系列,原在冬令和春节时为招待亲友所用,代代相传已有100多年的历史。旧时,一般百姓人家生活不富裕,便以糟扣肉作为可以长久保存、反复食用的荤菜。随着生活进化,乡村人家春节前素有杀猪、酿酒的习惯,故而生成了以酒糟和肉同烹的糟扣肉。民国初期,糟扣肉相继被引入常州的兴隆园菜馆、德泰恒菜馆、常州饭店等……[详细]
  江南八宝菜粥制作技艺,常州市第三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传统技艺类项目。常州江南八宝菜粥是在腊八粥的基础上传承而来的。“腊八”(农历十二月初八),亦称“腊八节”,常州民间素有吃腊八粥的风俗。旧时,常州天宁寺总会乐善好施,素有“铜锅煮粥,普济众民”的腊八习俗。数百年来,常州人不单在腊八节煮腊八粥吃,平时一年四季亦有煮谷米蔬菜杂粮粥吃的习惯。因此民间煮制谷米蔬菜杂粮粥的技艺亦越来越精湛,越来……[详细]
  乾隆皇帝传说,常州市第三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民间文学类项目。常州是一座具有2500多年文明史的文化古城,地处长江三角洲的腹地,北携长江,南衔太湖,京杭大运河穿境而过。这里物华天宝,气候温润,是著名的江南鱼米之乡。素有“三吴重镇、八邑名都”之称。常州人杰地灵,人文荟萃。历史上,常州今文经学派、阳湖文派、常州词派、常州画派,长时地饮誉华夏。中国历史上,乾隆当政时曾六下江南,这是我国大量史……[详细]
  诸葛八阵图村落,常州市第二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文化空间类项目。金坛儒林镇的(鲁墅村)诸葛八阵图村落,是三国名相诸葛亮第32世裔孙、宋进士授五经博士诸葛维贤,于公元1229年为防元军侵犯而带领族人建造的。该村诸葛氏家族祖坟上,留存着“大元延祐三年岁在丙辰冬十一月翰林学士承旨赵孟頫撰”的“始迁祖肇穴之碑”。碑文小楷阴刻,竖书26行,计872字,记述了维贤公家世行状,阐说其在南宋末年的仕履……[详细]
  溧阳风鹅制作技艺,常州市第二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传统技艺类项目。溧阳风鹅制作技艺广泛流传在溧阳市社渚、竹箦及周边地区。相传为春秋末期吴国大夫伍子胥落难隐居于此所密制,后经商朝宰相伊尹改进,流传已有三千多年历史。溧阳西壤属丘陵地带,地域广阔,水土适宜草鹅繁育生长,是历史悠久、代代相传的风鹅原产地。每到秋冬腊月,这里家家户户即将养成的草鹅批量宰杀,腌制风干并加裹香稻草以保持肉质鲜嫩,作为……[详细]
  常州加蟹小笼包制作技艺,常州市第二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传统技艺类项目。常州加蟹小笼包产生于清代道光年间,由小河沿浮桥南堍的万华茶楼首创。初创时,装蒸用的是中笼,每笼装32只,蒸熟后,应顾客需量装盘上桌。直到70多年前,迎桂馒头店改用特制小笼装蒸,每笼10只,蒸熟后连笼一起上桌。1949年,由马根宝、裴老海两位师傅在制馅和操作上加以改进,把原来直接拌和在肉馅中的蟹油,改在小笼馒头的顶端……[详细]
  常州微雕,常州市第二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传统美术类项目象牙浅刻又称象牙线刻、平刻,简称牙刻,是传统象牙雕刻工艺的重要组成部分,又是一种与书画艺术相结合的文人雕刻。它以金属平刀、钩刀为工具,在象牙器具表面作豪米深浅的阴线刻画与刮琢,再用毛笔0 水墨、颜料对凹处进行填染而形成画面。常州象牙浅刻最早出现在清代,当时的一些留青竹刻艺人分别从事象牙浅刻及其制品的营生,张楫如便是其中的代表性人物……[详细]
  常州掐丝工艺画,常州市第二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传统美术类项目。常州掐丝珐琅画是存续于常武地区的一种传统美术,由武进横林镇黄氏家族始创于清咸丰9年(1859年)。清末民初,黄氏家族传人的掐丝珐琅画曾多次漂洋过海,参加欧洲艺博会和亚洲工艺美术博览会。掐丝珐琅画在制作中,既采用了传统的纯手工掐丝工艺,又汲取了景泰蓝制作的镶嵌工艺要素。即以金属铜丝和冷釉料为主要原料。在一整套的制作工艺、技艺……[详细]
  常州宣卷,常州市第二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曲艺类项目。常州是中国宝卷的起源地之一,距今已有1500多年的历史。中国宝卷起源于南北朝时期,盛行于唐宋,初称“俗讲”。元末明初,定为“宝卷”之名,宣卷是“宣讲宝卷”之意。常州府地的宣卷活动和大批的民间宗教宝卷,延续、发展至清道光、咸丰年间,进入了一个兴盛期。刊印宝卷、编撰宝卷、宣演宝卷活动如火如荼。一批独具常州地区特色的宝卷,如《还珠宝卷》《……[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