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江苏省 > 常州市民俗文化

常州市民俗文化介绍第4页

  韩氏祖传关节病中医疗法,常州市第四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传统医药类项目。韩氏关节病疗法始于祖传,距今已续五代。韩氏祖籍在苏北里下河,因当地常遭水患寒侵,民间关节病多发,其祖父韩德元以中草药经无数试验而创始了关节病中医药疗法。此后因战乱,韩德元举家逃荒迁居江南金坛,并在其家族中代代相传。韩氏祖传关节病疗法主治强直性脊柱炎、类风湿性关节炎、颈椎间盘突出症、腰椎间盘突出症、结核性骨关节炎等。……[详细]
  常州朱普生骨伤科疗法,常州市第四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传统医药类项目。常州朱普生骨伤科疗法常州朱氏伤骨疗法自上世纪初年源起,至今已存续百年。其始传者朱普生原籍江阴璜土,十六岁师从伤骨名医赵和鸣,二十四岁开始独立行医并潜心对其疗法进行改良,多有断筋、折骨、脱位者,经他治疗一一恢复如初,其中包括马连良、周信芳、盖叫天和小阿荆、周云亮、荆剑鹏等京剧泰斗、名家。尤为民国十九年朱普生举家迁至常州……[详细]
  常州豆腐汤制作技艺,常州市第四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传统技艺类项目。相传,自唐代景福元年筑城以后,城内许多达官贵人、平民百姓都喜食豆制品,特别是豆腐汤。因为豆腐汤口感特别,营养丰富,与油条、 糕共尝味道尤其好。由于吃法独特,成为常州的特色小吃,一直流传至今。早期的豆腐汤是从豆腐花演变而来的,清代和民国时期都是挑了豆腐汤担子,沿街叫卖,担子前头是一个长方形的木头箱子,中间放一只铜锅,下面……[详细]
  阿兴鸭头烧制技艺,常州市第四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传统技艺类项目。阿兴鸭头是武进区嘉泽镇的一道著名卤菜,起源于100多年前,是当地潘氏卤菜谱系中的重头戏,原产地武进湟里,后流传到嘉泽,现已独立注册商标。100多年前,潘三元在苏北从小拜师学厨,专业学习卤菜制作技术,经潜心钻研,将鸭头通过相关工艺发明制作成了人们喜爱的一道菜肴。此后,这道手艺又传给其子潘寿根。潘寿根在湟里镇公司合营中楼饭店……[详细]
  雅浦酿酒,常州市第四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传统技艺类项目。​​​​​​​雅浦酿酒始创于清光绪二八年(1902年),由明朝崇祯年间兵部尚书陆完学第十孙陆洪生创始。1929年陆福全创建雅浦糟坊。1980年陆迪兴设立武进县雪堰雅浦酒厂至今。雅浦黄酒是以地产粳稻糯米、小麦和竺山湖饮用水为主要原料,加以竺山头乌饭……[详细]
  郑陆毛靴筒制作技艺,常州市第四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传统技艺类项目。据史料记载,早在清代,常武地区民间即普遍使用芦花和稻草为材料,精心编扎成各种样式的鞋子,形似靴筒,被称为“毛靴筒”。旧时,穷人家买不起在冬天穿的布质棉鞋,一到秋天,便用随处可取的芦花和稻草编扎鞋靴。毛靴筒一般分为尖头靴和圆头靴两种,尖头靴是给旧社会裹脚的女人穿的,渐渐已经找不到这样的用户了。圆头靴则适合大众男女穿用,因……[详细]
  茅麓旗枪茶炒制技艺,常州市第四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传统技艺类项目。茅麓旗枪茶属扁平形绿茶系列,源于民国时期的金坛茅麓公司。民国6年(1917年),爱国人士纪振纲为“实业救国”,出资在金坛茅山东麓成立了“茅麓公司”,以生产经营茶业为主,种植茶树多达3000余亩,其炒制的“国农牌”茅麓旗枪茶主销沪宁线一带,鼎盛时期年产茅麓旗枪毛茶800多担。该茶是以茅山东麓独特的自然气候环境,优质适宜茶……[详细]
  江南古建筑营造技艺,常州市第四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传统技艺类项目。常州地区江南古建筑的历史,可以追溯至3000多年前、遗址至今保存完好的春秋淹城。两晋南北朝时期,南朝齐高帝萧道成和梁武帝萧衍,在家乡常州建造了大量皇家宅邸和寺院,如位于孟河镇的九龙禅寺和东岳庙,常州红梅公园内的文笔塔等古建筑,被称“齐梁故里”。此外,两帝还在中国南方地区兴建了大量寺庙,唐朝大诗人杜牧曾有诗云“南朝四百八……[详细]
  溧阳扎肝制作技艺,常州市第四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传统技艺类项目。溧阳扎肝制作技艺,流传在溧阳市竹箦镇及周边地区民间。相传明弘治年间,溧阳竹箦桥陆笪里的陆征勤奋攻读,学有所成,这年进京赶考。临行前,母亲取“作官”之吉意,用猪的小肠缠扎于猪肝等物,亲手为儿子做了一碗菜肴,取名“扎肝”。陆征吃了之后,进京赶考果然金榜题名,高中进士做了大官。150年后,明崇祯十三年庚辰(1640),其后裔陆……[详细]
  溧阳白芹壅制技艺,常州市第四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传统技艺类项目。溧阳白芹壅制技艺,是溧阳民间的一种传统技艺。早在800年前南宋时期,白芹就在唐家村、钱家村一带广泛种植。白芹,《尔雅》谓之“楚葵”,《诗经》称“薄采其芹”。古人有诗云:“春水生楚葵,弥望碧无际。泥融燕嘴香,根茁鹅管脆。”诗中的楚葵与鹅管即雅指白芹。明嘉靖年间《吴邑志》记载:“芹,春生泽中,洁白有节,其气芬芳。”在溧阳民间……[详细]
  天目湖砂锅鱼头制作技艺,常州市第四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传统技艺类项目。历史上,溧阳民间就有以砂锅桑枝棒煨鱼汤的传统饮食,味鲜且滋补。1958年筑沙河水库(1992年水库改名为天目湖)之后,水库里自然放养大量花鲢鱼,因鱼头肥大,俗呼“鲢胖头”。人们把“鲢胖头”鱼捕上来作菜。有时因鱼儿太大,一顿吃不完,便常将肉不多的鱼头斩下,单独放在砂锅里煨汤,从此就有了沙河煨鱼头这道菜。1975年4月……[详细]
  东坡红友酒酿制艺,常州市第四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传统技艺类项目。东坡红友酒,系北宋文学家、书画家苏东坡在常州寓居时创始,已有近千年的历史。据古籍记载,苏东坡好酒,当年在常州期间,将本地民间的米酒酿造技艺加以改进,起名为“红友酒”。时值学者杨时讲学于常州龟山书院,苏东坡以为知己,常与他一些醉酒当歌,友至深处,便以《东坡酒经》红友酒制作秘方赠传于杨时。杨时的后人为了纪念两位先贤的交往,特……[详细]
  常州黄酒酿制技艺,常州市第四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传统技艺类项目。常州黄酒又称好咾黄酒,是常州本土的黄酒品牌。“好咾”一词取自常州方言“好咾伐”,在品牌中融入常州特色和文化历史。常州黄酒的历史起源,最早可追溯到清朝光绪年间。1912年的时候,安家镇上创办了一家“潘氏酒铺”,好咾黄酒的创始人蔡全荣将这家店盘了下来,开始了作坊式的酒类经营。后来,第二代传人蔡顺根将其更名为“顺泰糟坊”,当时……[详细]
  常州铳管糖制作技艺,常州市第四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传统技艺类项目。说起铳管糖,那是很多常州人记忆中的美味。铳管糖是极具常州地方特色的食品,制作工艺复杂,是南糖的代表作品。明朝末年清军入关,天下大乱。传说明朝一代良相堵胤锡(字仲缄,号牧游,常州武进人),在担任湖广巡抚时,闯王李自成起义军余部要求与他联明抗清。他亲自到起义军中慰问,并与起义军首领商定抗清对策。当起义军行军至常州府时,当地……[详细]
  焦店扣肉烧制技艺,常州市第四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传统技艺类项目。焦溪俗名焦店,焦店扣肉中的“焦店”二字也由此而来,形成于清末民初。焦店扣肉的主料取于当地产的二花脸猪。二花脸猪(此猪因额上两条大皱纹如“二”字而得名)由大花脸(此猪头因脸型似京剧脸谱中的大花脸而得名)猪种杂交优化而来。1954年,中国养猪科学家张照到武进焦溪等地考察,正式命名焦溪黑猪为“二花脸”。2000年,二花脸猪被农……[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