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坛雀舌茶炒制技艺流布于江南茅山。自古,因其茶叶制品的外形扁平挺秀、条索匀整,状如雀舌而得名。曾隐居于润州梦溪园(今江苏镇江,旧时金坛属镇江)的北宋科学家沈括,在他所著的《梦溪笔谈》中有《尝茶》一诗:“谁把嫩香名‘雀舌’,定来北客未曾尝。不知灵草天然异,一夜风吹一寸长。”此可佐证,早在宋代金坛茶制品就已经被称之为“雀舌”。1905年,满清遗老宋育仁、金坛乡绅杨良骏等,成立了茅麓明农树艺有限公司,种……[详细] |
中国雕版印刷术肇始于唐,发展于宋,盛于明清,衰于清末,是运河文化和商业都市文化结合的产物。2009年,雕版印刷技艺被列入人类非遗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扬州作为国内三大雕版印刷保护基地之一,随着雕版技艺的诞生,至今已延续了上千年。上世纪初,金坛登冠人耿文炳前往扬州学习该技艺,并将其结合金坛非遗文化发展成为了有着当地特色的雕版作坊。历经四代传承,不断创新与拓展,现已是江苏省重点文化科技企业。金坛雕版线装……[详细] |
传统书画装裱是我国优秀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装裱艺术始于晋代,历唐至北宋已达到一定水平,被称为“宣和装”。明宣德以后吴中书画名家辈出,“苏裱”的影响跃居全国之首,号称“吴装”。常州作为吴国落城地,文人频出,推动了书画装裱修复技艺的发展,明清时期装裱艺术就已成熟。有绫裱、绢裱、纸裱的选择;形式又有全绫、半绫、边绫等区别;做工还有挖、嵌、镶、补等手法。选材精良、配色素雅、装制贴切、整旧得法、形式多样、裱工……[详细] |
金坛蛋雕流布于常州西郊外金坛区直溪镇建昌新河村委丁沟村,这里北与丹阳相邻,西与镇江丹徒接壤。远在明清时期,民间在喜庆婚娶,祝福庆寿,喜得贵子时,为图吉祥如意,就有了赠送红绿鸡蛋的习俗,而且用量可观,称之为彩蛋。随着时间的推移,逐渐有一些商贩为图生意,又在蛋壳上画上各种图案来赢得市场竞争,更有技艺高超者在蛋壳表面以刀具刻上吉祥文字或图案,如喜得贵子、福寿如意、松鹤延年、福如东海、寿比南山等,寓意祈福……[详细] |
在我国民间,流传着许多含有吉祥意义的文字图案,他们寄托和表达着人们向往和追求美好生活的心愿。在常州地区,用民间吉祥字图祭祀、祈祷、祝福、馈赠的礼仪传统也一直保留着。常州古称“兰陵郡、延陵郡、晋陵郡、毗陵郡”,是齐梁两朝、萧氏15位皇帝的故乡,即齐梁故里。兰陵民间吉祥字图,就是受齐梁文化影响,广泛流传于我国江南一带,用于互相祈福祝寿辟邪消灾的吉祥字图。创作者把道家祭祀祈福中常用的带有吉祥寓意的“福、……[详细] |
木雕历史悠久,在浙江余姚河姆渡文化遗址中就有木雕鱼出土,这是目前我国木雕史上最早的实物。清末至民国年间由于内忧外患等多重因素,木雕技艺逐渐衰落,很多技艺精湛的苏州红木雕刻艺人流落到与苏州较近的常州等地定居,尤以武进湖塘、牛塘地区居多,并在当地继续以木雕技艺为生,代代相传下来。新中国成立后,在党和国家的关心和支持下,木雕技艺得到了有效的保护与挖掘。1954年后,江苏各地相继建立红木生产厂家,武进在当……[详细] |
查家拳最早起源于北宋开国皇帝赵匡胤的三十二式长拳,北宋末年由查氏家族组建的查家军护佑皇帝过江,落户长江边的焦溪地区舜过山南麓,他们在当地耕作习武,渐成拳种。明末抗倭名将戚继光仰慕赵匡胤的文韬武略,遂将赵氏三十二式长拳改成新编三十二式长拳,当时四族查拳掌门人查尚艺投身戚继光将军名下,结合新编三十二式长拳融入查拳,简化成十络查拳,并广泛流行于山东一代,故历史上素有南拳北腿山东查的武林传说。查家拳便是十……[详细] |
石锁文化源远流长,相传石锁起源于中国唐代军营,士兵常用石锁、石担子等锻炼身体,后流传于民间,演变成一项集力量、技巧、健身于一体的传统竞技项目。金坛石锁始于唐代,盛于清末民初,民国时期在金坛地区非常盛行,无论是农闲还是农忙季节,村民们在茶余饭后都有玩转石锁的习惯,有的是单人练习,有的是全家逗乐。操练石锁花样变化无穷,大类可分为翻花、接花、组合套花。石锁表演具体形态,一是石锁本身的翻转运动;二是表演者……[详细] |
季扎史称“延陵季子”,是有史可查的常州第一人,执掌延陵60余年,政绩卓著。他封于延陵,《史记》对此加以记载,才有了常州以“延陵”为名号而被正史首次提及。季子作为常州的开邑鼻祖和人文始祖,不仅在常州文化史上拥有崇高地位,更以其远见卓识,信义超绝的人格魅力,在中华文化史上拥有极高的声望和深远影响。季子在延陵舜过山度过了近其一生,山下的焦溪、翟家湾、查家湾及其周边的申港等地,流传着大量关于他的传说,除了……[详细] |
舜,是中国的三皇五帝之一。古往今来,关于舜的故事传说曾流传各地,而在古称延陵的常州,则更具有广泛深厚的历史背景和民间基础。常州民间关于舜的传说有多种原始版本,其中相对集中且与当地紧密关联的,主要是舜帝教化百姓耕作营造、帮助当地疏河建桥的故事。相传这一年,北方大定后,舜帝决定到东方巡狩。他与随从乘木筏从长江上游一路踏波而来,但见江面越来越宽,水势越来越平,便在申港上岸,登上了附近的小高山。其时山上松……[详细] |
焦溪古镇所在的舜过山,因大舜过化、季子躬耕、魏璞钓隐而拥有深厚的圣贤传统,流传着很多民间传说,其中的焦丙(又称焦先生)妇儒皆知。焦丙事迹有明清两朝的大量文献记载,最早是弘治朝苏州人王锜《寓圃杂记》卷七“江阴奇事”,足以佐证“焦丙辞荣”是盛传天下的佳话。明清两朝的江阴县志和常州、武进的地方志,均把焦丙作为隐逸高士记载歌颂。《道光武进阳湖合志》则进一步记载焦丙从南京挂冠逃归后,隐居在舜过山的故事。以上……[详细] |
奔牛镇依运河而建,汉朝时就得名,距今已有2100余年的历史。奔牛古时就被誉为“邑西巨镇”,自古以来,这里舟楫往来,车马奔驰,馆舍林立,驿站酒肆举目可见。古镇上曾有“奔牛八景”,分别是:能仁古刹、伯牙桥、陈氏书楼、高陵乔木、秀水紫竹、星月池、洗心池和张公钓鱼台。时至今日,虽然这些景致大都消失在历史的尘烟中,但在城市的记忆深处,却常存一抹亮彩,其中“高山流水”的故事更像一颗最闪耀的星星。相传奔牛高中围……[详细] |
“齐梁故里故事”的全称应该为“齐梁时代在齐梁故里发生的故事”。因齐梁两朝皇帝的祖籍地是武进东城里(现常州新北区孟河镇),这里就被史学家称为“齐梁故里”。在齐梁两朝时,这里也就成为了齐梁两朝的副政治中心,副文化中心,集居在这里的萧氏皇族成员,又强化了这里的政治因素和人脉关系,再加上这里原有的文化底蕴深厚,所以在齐梁时代留下了许多故事,这些故事经本地各朝各代的文人加工修饰后,就代代相传,一直传到当代。……[详细] |
孟河医派是一个有400年历史的地方性中医学派,它起于明末,发展于清朝,昌盛于民国,是一个以费、马、巢、丁四大医家为核心,以家族传承为基础再发展到以办学传承为方向的医派。这个医派的医生们由于医术高超、医德高尚、很受各地百姓欢迎,使它能逐步的走出孟河,进中小城镇,进皇室,进上海,把影响扩大到大江南北,又通过在上海首创中医专科学校,推行医药教育改革,培养新一代的医生,把中华中医药传到世界各地。这个医派虽……[详细] |
周氏风湿病中医疗法,常州市第四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传统医药类项目。周氏风湿病中医疗法起源于晚清时期,至今传承六代,已有上百年历史。第一代传承人周杏林熟读《黄帝内经》和《素问一痹》等中医经典,从中领悟出了“风寒湿三气杂至合而为痹,伤及内脏为五脏痹,伤及筋骨皮肉血为体痹”的理论精髓。在治疗风……[详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