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江苏省 > 淮安市民俗文化

淮安市民俗文化介绍第12页

  洪泽湖的传说,淮安市第二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民间文学类项目。​​​​​​​历史渊源与流布情况“洪泽湖的传说”,年代久远,主要流传于洪泽湖周边地区,尤以淮安市洪泽县为盛。洪泽湖的形成,首先是地壳断裂形成的大量凹陷,在唐宋以前就形成了大量的小湖,如富陵湖、破釜涧、泥墩湖、万家湖等。宋绍熙五年(公元1194……[详细]
  龟山传说,淮安市第二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民间文学类项目。​​​​​​​主要内容龟山传说主要流布于洪泽龟山周边地区。龟山因山形似龟而得名。相传,洪泽的龟山是个公龟,徐州的龟山是个母龟。每天夜间,公龟都要到母龟那儿去幽会,晚出晨归,每次途经龟山北的淮渎庙大门口,都弄得庙宇颤颤巍巍,搞得庙里的和尚又恼又怕,……[详细]
  九龙湾传说,淮安市第二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民间文学类项目。​​​​​​​传说渊源明末清初,战乱频仍,河道年久失修,黄淮流域频发水灾。到康熙初年,黄河下游到处决口,灾害连年,据清末著名水利专家武同举的著作《淮系年表》记载,清初顺治元年至康熙十六年(公元1644年—1677年),黄河夺淮之灾的次数多达90……[详细]
  洗墨池传说,淮安市第二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民间文学类项目。​​​​​​​传说渊源洗墨池传说是涟水人民口头创作并广泛流传的传说之一,与曾在涟水做过知军的米芾有关。宋绍圣四年(公元1097年),大书法家米芾任涟水知军,勤于政事,办事公正,爱民如子,百姓都尊称他为青天。米芾的书房前,有一池塘,酷似元宝状,原……[详细]
  月塔传说,淮安市第二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民间文学类项目。​​​​​​​传说渊源月塔,又名石橛塔、法济塔,在今涟水县唐集镇月塔村。月塔为宋代建筑,在1988年出版的《中国古塔精萃》一书中,就有《江苏涟水月塔》专篇记录。全文如下:塔平面八角形,当年可能七层,今残存六层,通高24米。亦是一座楼阁式的塔。这座……[详细]
  吴承恩与《西游记》传说,淮安市第二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民间文学类项目。​​​​​​​传说渊源《西游记》中主人公的原型是唐贞观年间赴天竺(今印度)学习佛学的僧人玄奘(公元602年~664年)。玄奘自唐太宗贞观元年(公元627年,一作贞观三年),从凉州出玉门关西行,历经艰难抵达天竺。开始在那烂陀寺从戒贤受……[详细]
  淮阴妈祖传说,淮安市第二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民间文学类项目。​​​​​​​历史渊源在淮安市淮阴区码头镇,有一座妈祖庙。明、清时期,因其规模和受皇家重视程度,成为与福建湄洲妈祖庙、台湾北港妈祖庙和天津妈祖庙齐名的四大妈祖庙之一。也许人们不禁要问,原本是沿海地区供奉的妈祖怎么会“跑”到江苏内陆地区淮阴,且……[详细]
  漂母传说,淮安市第二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民间文学类项目。历史沿革及分布情况有关漂母的记载最早见于《史记•淮阴侯列传》,之后产生了众多有关漂母的传说,唐代李白、罗隐,宋代苏轼等有大量诗文提及漂母。明代戏剧家沈采的《千金记》将漂母的故事搬上舞台。清末民初时期,更多的关于漂母的传说被搬上舞台并广泛流传。有关漂母的传说在全国各地都有流传,其中尤以苏北地区为盛。淮安市淮阴地区为韩信……[详细]
  高家堰传说,淮安市第二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民间文学类项目。传说渊源高家堰,古称捍淮堰、唐堰,现通称洪泽湖大堤,是捍卫淮扬地区数千万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的一道重要屏障,有“水上长城”之誉。东汉建安四年(公元199年),典农校尉陈登在破釜涧上筑高家堰(又称捍淮堰)成破釜塘,蓄水灌田。陈登所筑的高家堰是当时著名的水利建筑。唐代宗大历年间(公元766~公元779年)在洪泽湖一带置官屯垦,于今周桥……[详细]
  安淮寺庙会,淮安市第一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民俗类项目。安淮寺是洪泽湖南岸的老子山上的一座千年名刹,集佛、道、神于一门。安淮寺的前身是龟山寺(或称下龟山寺),原址在龟山,为北宋天禧二年(1018年)金臂禅师所创。因战争、洪水等原因,龟山寺曾几度兴废。清道光十七年,河道总督麟庆移建寺院。时值淮水安澜,便将新落成的寺院命名为安淮寺。安淮寺庙会举办的时间为每年农历四月初八,其时,淮河流域的渔……[详细]
  吴鞠通与山阳医派,淮安市第一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传统医药类项目。吴鞠通其人及其医学成就吴鞠通(1758—1836),名瑭,字配珩,号鞠通。他出生于清代淮安府山阳县(今淮安市楚州区河下镇)一书香门第。其父是一位受人尊敬的教师,后得温病而逝。吴鞠通36岁正式行医,悬壶济世四十年,著《温病条辨》、《医医病书》和《吴鞠通医案》,享誉大江南北。“伤寒张仲景,温病吴鞠通”。长期以来,中医界认为他……[详细]
  蒋坝酸汤鱼圆烹饪技艺,淮安市第一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传统技艺类项目。蒋坝酸汤鱼圆烹饪技艺据传最早可上溯到秦代,明清时盛行。现主要分布在洪泽县蒋坝镇及金湖、盱眙两县和楚州、淮阴两区。蒋坝酸汤鱼圆烹饪技艺从原料选购到加工制作都有其特殊工艺要求:原料最好为黄尖鱼或“淮白”,即洪泽湖白鱼,然后取其净肉,去皮,去刺,去血色,用刀背剁成糊状,用姜、葱、盐等调和提味;鱼肉糊剁好后,需要兑水,兑水多……[详细]
  黄集羊肉烹饪技艺,淮安市第一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传统技艺类项目。洪泽县黄集镇羊肉美食文化历史悠久。早在隋炀帝沿大运河南下出游江都,经过山阳县(楚州)时,县令献上了一道叫“赛神仙”的膳食,就是原山阳县西南角黄集子(黄集镇)黄狗参家(世代以开羊肉馆为生)烧的羊肉。隋炀帝食用后封其为“天下一绝”并连声夸赞:“好,好,吃了‘赛神仙’,快活似神仙。”黄集羊肉的美名由此传播开来。黄集羊肉的另一个……[详细]
  朱坝活鱼锅贴烹饪技艺,淮安市第一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传统技艺类项目。活鱼锅贴,又称小鱼锅贴。产生于明朝,后来一直在洪泽湖地区流传,为洪泽湖渔家的日常膳食。目前,活鱼锅贴烹饪技艺集中流布区域主要在洪泽县朱坝镇。活鱼锅贴系用洪泽湖盛产的鲫鱼、乌鱼、鳝鱼、鲤鱼、鲇鱼等水产品和地产杂粮为原料加工制作而成,口感香、薄、酥、脆、软、滑、爽,别具风味。活鱼锅贴的烹饪制作,分为互为关联的两大部分。一……[详细]
  洪泽湖渔具制作、使用技艺,淮安市第一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传统技艺类项目。烟波浩渺的洪泽湖,是我国的第四大淡水湖,水产品丰富,自古就有“日出斗金”之说。独特的地理环境蕴育了独特的洪泽湖文化,洪泽湖渔具制作和使用技艺,便是洪泽湖文化的重要内容之一。渔业生产劳作在洪泽湖地区有着悠久的历史,在洪泽县三河镇塘埂村西周遗址中发现有距今3000多年的陶质渔网坠。洪泽湖渔具渔法种类繁多,主要包括网类……[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