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柳河传说,连云港市第一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民间文学类项目。“五柳河传说”历经1600年,具有广泛的群众性和民间传承性。“五柳河传说”主要流传于连云港市云台山脉的高公岛乡、宿城乡、云山街道等乡镇,陶渊明带兵修建的五柳河大堤位于连云港市连云区高公岛乡柳河村境内。五柳河大堤、五柳河乡皆起因《世外桃源》的作者陶渊明而得名,因而具有广泛地流传性和知名度。“五柳河传说”讲述当年柳河乡百姓受海潮……[详细] |
盐河的传说,连云港市第一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民间文学类项目。盐河古称官河,南至淮安杨庄运河闸,北至灌云板浦段,主干道在灌南县境内,开掘于唐武则天垂拱四年,明代重修,清代以后,多次建坝蓄水,为淮北海州三盐场盐课运输和淮安治河工地柴运的主要河道,以运盐为主,渐称盐河。盐河是一条古老的河流,它的两岸,流传着许多美好的传说。1、下马庙的传说。传说一千多年前,唐太宗李世民曾率领尉迟恭、程咬金、……[详细] |
汤沟御酒传说,连云港市第一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民间文学类项目。关于汤沟酒,民间流传着许多美好的传说。1、鳖大汪和香泉。相传宋代一位名叫黄玉生的山西酿酒师来到汤沟镇,发现一鳖状池塘水质独特,这池塘被称为“鳖大汪”。于是他在鳖大汪旁挖了一口井,其水香甜,被称为“香泉”,用香泉水酿酒,绵甜爽口,浓香四溢。黄玉生在此办起了“玉生糟坊”酿酒,此后,鳖大汪和香泉逐渐闻名。2、汤沟御酒的传说。传说……[详细] |
房四姐,连云港市第一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民间文学类项目。《房四姐》是流行有于东海县马陵山区的一首《连哩罗》千行长歌。它“打破了苏北无长歌的定论”。小曲《连哩罗》当地又叫《姐儿溜》。贫苦的山区农民为图快活,多靠唱《姐儿溜》谋生。因此口述文化特别是民间小曲相当丰富,至今伤流传有谱小曲近200种。长歌来源,传说是少女马姐儿为救全家性命,不惜以自身为题材,编唱应付隋炀帝的艳曲360首,以致羞……[详细] |
海州机智人物传说,连云港市第一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民间文学类项目。海州机智人物传说是指常年流传在古海州(今连云港市地区)以卫哲治、苗坦之、吉杲三人为代表的民间智慧人物的系列传说。卫哲治,清代乾隆初任海州知州,关于他为官廉政、智斗豪强的传说有26篇。苗坦之是海州西乡一位穷秀才,关于他帮助穷人、智斗豪门的传说有55篇。吉杲诙谐幽默,正义感强,是海州地区有口皆碑的一位东方朔式的传奇人物,他……[详细] |
海州童谣,连云港市第一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民间文学类项目。海州童谣,是海州民间口头文学百花园中的一朵奇葩,是我国民间文学宝库中一颗璀璨的明珠,从中可以感知劳动人民非凡的文学艺术创造才能。海州地处我国东部沿海的脐部,东临大海,西接中原,北依齐鲁,南扼江淮。它既是我国南北自然气候的分水岭,也是南北文化辐射的交汇处,又是古代淮盐的集散地和商贾辐辏的贸易港口,加上历史上中原和苏南多次大批民众……[详细] |
海州方言,连云港市第一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民间文学类项目。连云港市古称海州,海州方言是祖祖辈辈的连云港人民,通过生产和社会实践,对连云港地区特有的地理环境、自然现象、生产活动和社会生活的观察认识而形成的共同认可的语言表述。它向我们展示了丰富的文化内涵和十分形象的表达方式,展示了历代连云港人的睿智和幽默,展示了浓郁芬香的乡土气息,所以海州方言是连云港历史文化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连云港……[详细] |
窦娥传说,连云港市第一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民间文学类项目。汉东海孝妇窦娥故事这一民间口头文学产生于西汉时期,距今已有2000多年历史。在窦娥故事发生地——连云港市朝阳镇北山坡的孝妇墓前见,即孝妇含冤被斩三年后修建的“汉东海孝妇祠”,是海属地区470多座寺庙道观中历史最悠久、香火最旺盛的之……[详细] |
孙悟空传说,连云港市第一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民间文学类项目。孙悟空是家喻户晓的民间神话人物,明代吴承恩据此创作了神魔小说《西游记》。随着《西游记》及其文化产业电视、电影、动画、绘画的传播,孙悟空的传说及其形象不仅在中国有着广泛的传播,而且在东南亚地区甚至世界范围内成为家喻户晓的人物形象。经过多年的本市民间文艺家的深入民间采风,发掘遗存,确认孙……[详细] |
万寿堂胃病疗法灌南县位于连淮交界处,土话有十人九胃病之说,早在两千多年前战国时期,我国第一部医学专著黄帝内经《灵枢·邪气脏腑病形》篇指出:“胃病者,腹胀,胃脘当心而痛”。一语道破了“胃病”的症状表现与病名。曾祖父苗怀方(1860—1930年),灌南县大圈乡人,20岁拜师学医,24岁行中医(清光绪10年……[详细] |
赣榆肘鼓子,又称拉魂腔或小戏。明末清初已在赣榆出现,清乾嘉年间传入山东,形成了柳腔、茂腔等山东地方戏曲剧种。据艺人谈:清同治年间(1862年)前后,赣榆有一丁姓尼姑,携带女儿闯荡江湖演唱赣榆肘鼓子,后到了山东。《山东地方戏曲剧种史料汇编》中肯定了赣榆肘鼓子传入山东后给山东戏曲带来的影响:“约在清光绪年间,山东高密、诸城附近的本肘鼓,受到以赣榆一带传来的有柳叶琴伴奏的肘鼓子唱法的影响,增添了柳叶琴作……[详细] |
连云港锻铜技艺连云港市是我国铜雕工艺品的主要产区之一,其历史源远流长。据考古佐证,1960年4月,大村遗址出土的铜鼎,是迄今为止江苏境内所发现的最大铜鼎,把连云港铜雕工艺追溯到5000年以前。连云港铜雕工艺品,始于商代末年,历经各朝各代,一直延续至今,从未间断。品种分类大致有1、工艺品,如兽形铜器座、铜甬钟等;2、祭祀品,如铜鼎;3、日用品,如铜甗(炊器)、铜匜(洗用器具)、铜盘(一种水器)、铜灯……[详细] |
五妙水仙膏制作技艺五妙水仙膏是我县中医院周达春医师于1969年在医疗工作中,继承祖国医学遗产,在验方的基础上,发掘创新的外用新药。通过11年的反复临床实践,证明它是治疗皮肤增生性病变的急慢- 染疗效较理想的药物。因此药对某些“老大难”疾病的独特疗效,所以深受广大病员们欢迎,同时也得到各级领导的重视和支持。省、地区科委、地区卫生厅(局)1977年把它列入地区科研项目,1979年底又组织专题科研协作组……[详细] |
历史文化名城——连云港(现辖赣榆、东海、灌云、灌南四县),古称海州,素有“东海名都”之称。后因港得名。连云港物华天宝,人杰地灵,古代文化与现代文明交相辉映。连云港是我国古代和现代柳编工艺品的主要产区,柳编工艺源远流长。柳编制品远在陶器出现以前。据考古佐证,赣榆县徐福镇出土的文物和海州锦屏镇二涧村遗址出土的“黄褐式夹砂陶器”,把连云港柳编工艺追溯到7000年以前。特别是民国初期,赣榆的草柳编工艺品已……[详细] |
花船舞(灌云花船),江苏省省级第二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传统舞蹈类项目。花船又叫旱船,灌云人把花船表演称作“玩花船”。花船以竹木扎成骨架,以布幔围成船身,上有船顶,以红布条挂于演员肩上。以各种纸花进行装饰,故称“花船”。花船由2人表演,一旦一丑。旦角顶船,称作“船瓤子”。丑角一手执竹竿作篙,一手执破笆扇。二人配合做出推船、顶船、行船、扯篷、串艞及搏击风浪等舞蹈动作。以锣鼓敲“急急风”、“一……[详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