飞白书法,连云港市第一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民间美术类项目。飞白书法,是一种特殊风格的书法,始于东汉,盛行唐朝,宋后能传承者寥寥至晚,更频临佚失。七十年代末,现东海县文化馆馆长葛芍麟遇见民间艺人售象形花体字,并观摩其临场笔会,他细细品来,心中顿悟其就是佚亡的“飞白书”,自此,有一定书- 力的葛芍麟潜心研习三十余年,形成了独特的“飞白书”体,2007年葛芍麟飞白书法被县政府确定为民族文化……[详细] |
贝贴画(含螺钿画),连云港市第一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民间美术类项目。贝贴是根据贝壳鲜艳色彩奇特外形和纹理,作者巧妙构思,把贝壳贴在底板上,形成一个画面或图案,给人是平面的感觉。贝贴始于沿海,因为我们的祖先就生活在这里,往往以捕捉海里鱼虾贝为食,利用吃剩下的贝壳摆成各种各样的图形,以此表示自己的智慧和生活乐趣,随着社会的发展,由沿海向内地不断扩展,并加以改进和完善,成为很好的手工工艺,……[详细] |
砖雕,连云港市第一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民间美术类项目。连云港市砖雕工艺有着悠久的历史,海州现存的唐、宋建筑上尚能看到精美的砖雕工艺。砖雕是我国一种古老的民间雕刻工艺,传统的砖雕大多是一些简单的人物和花卉图案,作为建筑物上某一部位的装饰品。而连云港市以李寅为代表的砖雕艺术家却将砖雕和篆刻的技艺结合起来,即保有了砖雕的古朴厚重的风格,又吸取了纤细隽秀的特征,作品一经问世,便十分抢眼。说起……[详细] |
木雕(含根雕),连云港市第一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民间美术类项目。根雕技艺的工艺是一门区别于其它手工技艺的艺术创作。连云区墟沟办事处李明波师傅的根雕技艺,可称是别具一格属当代新秀。他的根雕艺术作品,不仅是“物以稀为贵”,更有它的“独一无二”性。他的根艺品应用根材独特,是采用连云港云台山上生长的中药根材,即黄莉根。在全国及省内用此根材制作根艺作品是绝对少见。黄荆根生长周期较长,一般都要几……[详细] |
连云港传统游艺(含抓弹子、乡棋等),连云港市第一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杂技与竞技类项目。“抓弹子”又叫“玩弹子”“挖弹子”又叫抓“马和”相传隋汤帝派马和开凿大运河,他每天夜里到民间偷小女孩子吃,当运河开到下邳时沿岸的女孩子被吃光便偷到灌南一代孩子吃,人们只能组织打更守夜,听到谁家孩子哭叫,全庄一起喊“抓马和”,马和便吓跑了;人们为了吓唬马和又骗成“抓马和”童谣,让女孩子唱,边唱边玩为了……[详细] |
连云港传统游艺(含抓弹子、乡棋等),连云港市第一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杂技与竞技类项目。下棋是我国的传统竞技消闲项目。古人把下棋作为文人四艺之一,称为“琴棋书画”。灌云地区的劳动人民用自己的智慧创制了许多简易弈棋方法。其特点是不苛求棋枰、棋子等棋具,不苛求对弈场所。随便在地上用树枝,瓦片刻划成棋盘,顺手捏个泥蛋,捡个田螺,掐个草棒都可作子。田头、路边、夏日树荫下,均可对弈。劳作间的小憩……[详细] |
汪其魔杂技魔术,连云港市第一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杂技与竞技类项目。明末清初,在新安镇、硕湖、六塘、陈集一带活动着一支杂技魔术马戏艺术团,后逐渐分离成杂技、魔术、马戏等团体,其中有赵晓东创建的马戏团,张小凤创建的歌舞杂技团,后来突起影响较大的便是连云港市其魔魔术杂技团。80年代初,汪其魔为了摆脱生活穷境便结识了几个同乡,召集了一些旧部杂技魔术艺人,合伙创立了连云港市汪其魔魔术杂技团,并……[详细] |
玩麒麟,连云港市第一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曲艺类项目。麒麟是中国人民传说中的“仁兽”、“瑞兽”、“圣兽”。是传说中的吉祥动物。玩麒麟是灌云地区祈求新年吉祥、人寿年丰、人口兴旺的美好愿望。玩麒麟从正月初一直至正月十五,一个村庄每天都有好几个班子演唱,真是“你方唱罢我登场”,十分热闹。麒麟以竹篾或芦柴扎成骨架,彩纸贴饰,丹青点染。有的还扎个小人儿骑在麒麟背上,寓意麒麟送子,讨人喜欢。有的小……[详细] |
京剧,连云港市第一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传统戏剧类项目。赣榆自秦代建县,至今已有2000多年历史。赣榆京剧,历史悠久。早在北京徽班由徽调皮黄向京剧皮黄转变之期,京剧即南下江苏最早传入赣榆。“同治十一年(1872年),赣榆籍江西总兵王德胜返乡创办皮黄科班庆盛班,是江苏最早的京剧科班。“《江苏省志、文化艺术志》。自1872年赣榆创办庆盛京剧科班起,又先后创办了德义京剧科班(1918年)、长……[详细] |
打莲厢,连云港市第一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民间舞蹈类项目。金秋莲厢,即打莲厢,是千百年来人民群众在劳动过程中逐步发展和创造出来的一种民舞艺术形式,是中国民间民舞中的一朵奇葩。金秋莲厢,是多年流传在赣榆县黑林镇一带的一种人们喜闻乐见的传统民间舞蹈,其动作灵活多变,调子轻松明快,唱词通俗易懂。手拿一根串着金钱的棒子,在地上及手、肩、脚、背等身体各部位敲打,发出悦耳的响铃声,这就是民间舞蹈“……[详细] |
旱船,连云港市第一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民间舞蹈类项目。跑旱船,又称花船,是一种以舞为主、说唱为辅、群众自娱自乐的主要民间舞蹈形式。传说,在两汉时期,山东、赣榆沿海一带已出现,时称“旱船”,为沿海渔民节庆活动中模仿海上航行所表演的舞蹈动作衍变,而盛行于庙会、乡会、民俗节日期间。最初的花船表演偏重于舞蹈,夹杂逗哏对白和哑剧动作,富于喜气色彩。随着社会变革和其他曲种在赣榆的出现和流行,花船……[详细] |
狮舞,连云港市第一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民间舞蹈类项目。东海县舞狮是一种民间自发兴起的民俗舞蹈活动。主要表演形式有:把门、打滚、攀高、跳跃、挖球等各种动作,加上鼓手助阵有一种北方雄狮威风,自1860年即活动于东海县桃林镇一带等地。1860年太平年军经过桃林时接见太平军首领的马氏族人即为舞狮能手。抗日战争时、春节戏会、宣传抗日等主要庆典活动都有舞狮活动出现,解放初期,舞狮活动人褚司圆先后……[详细] |
龙舞,连云港市第一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民间文学类项目。板浦民间舞龙活动源远流长。据考证始于宋真宗天禧元年(公元1017),板浦始建“板浦场”(即板浦盐场),建场日举办规模较大的喜庆活动,组织民间艺人举办舞龙表演。到了明朝洪武二十五年(1392),板浦场始设“盐课司大使衙门”,首任大使丁乙上任伊始,板浦一些垣商大贾联合主办了声势很大的龙灯晚会,因在晚上举行,故从原“水龙”创改为“火龙”……[详细] |
锣鼓乐,连云港市第一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民间音乐类项目。沙河威风锣鼓是以鼓、铙、锣、镲乐器齐奏的一种民间音乐表演形式,其特点是古朴凝重、粗犷豪放、音域宽广、刚劲激昂,如黄河奔腾,似雷霆万钧,故有“中华鼓王”之誉称。威风锣鼓起源尧舜,兴于隋唐,初用于战阵,继而流传于民间,用于喜庆典礼、- 、社火、迎神祛邪。明清时期是沙河锣鼓的鼎盛时期。千百年来沙河威风锣鼓经人民群众不断挖掘、整理和创新……[详细] |
唢呐吹奏乐,连云港市第一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民间音乐类项目。唢呐是流传于我国各地的民间吹奏乐器,深受人民群众喜爱。各地的民间艺人世代相传,并创作了大量吹奏曲牌,但各地的曲牌又不尽相同。流传于灌云地区的曲牌有数十种。有的是灌云地区历代艺人自己创作演奏的。有的是学习外地曲牌,并加以改造的。有的与地方流行的民歌小调有着渊源。唢呐演奏多为婚丧嫁娶、生辰寿诞礼仪的一个重要内容。也是地方庙会、春……[详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