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山西省 > 吕梁市 > 离石区民俗文化

离石区十大民俗文化

凤山庙会
  凤山(古称三阳云凤山)位于吕梁市离石城北,凤山道院(亦称天贞观)坐落在凤山山腰,每年正月二十四日至二十六日,道院都会举办传统古庙会,祭祀本院道士孙真人。据史料记载,孙真人本名孙浩远,字云际,离石玉亭街(今南关旧街)人,约生于明代洪武年间。成化十九年(1483)云际道人羽化石州(今离石),其弟子姜浩渊告请知县,组织了规模较大的葬仪,并建楼三间,塑天尊真人像,将先师诞辰日正月二十六日作为道观祭日,州人感云际先生之洪恩,自发祭拜,遂形成庙会。凤山庙会约形成于明代中期,距今已有五百余年的历史。凤山道院于明末清初达到鼎盛时期,一年四季香火不绝,庙会红极一时。据道观现存道光元年(1821)石碣记载:“旧观旧规,每年正月二十六,居民铺户以香灯素馔竭诚致供与真人之祠,以祷灾祈福,礼毕,公享祭余诚盛事也。”据……[详细]
离石旱船秧歌
  旱船秧歌也称跑旱船,是一种模拟水中行船的汉族民间舞蹈。离石旱船秧歌的活动区域主要以离石城为中心,东到大小东川,北至大武以南,西至黄河岸口,下至上白霜,南至金锣镇。明末清初,离石地区已流行唱秧歌的传统,人民在农闲之余,聚集在一起载歌载舞,共同欢庆。在这样的基础上,人们又发挥创造力,增创了许多和生活息息相关的秧歌曲调,这些曲调通俗易懂的特点,既表达了人们对丰收的喜悦,同时也寄予着对来年的祝福与期望。离石旱船秧歌分为表演和演唱两部分。伴奏亦分前、后两套,前套服务于表演,后套服务于演唱。秧歌队成员少则五六十人,多则一二百人,统一穿着华丽的服装,按照一定的套路进行表演,扮演角色除艄公和“船芯子”外,还有历史人物、神话人物等。前套伴奏乐队服务于表演队伍,使用的乐器有唢呐、鼓、锣、板鼓、镲等。演唱队伍跟在……[详细]
  离石三弦书是一种汉民族说唱艺术,主要流传于离石、柳林、临县、方山、中阳等县域和陕北部分地区,伴随三皇祭祀活动产生,清中后期发展成型。离石三弦书表演者多为盲艺人。表演时,说书人怀抱三弦,腿上缚甩板,自弹自打自唱,可插入道白,一般是或弹或唱,只有在表现紧急场面时才边弹边唱,渲染气氛。唱词主要根据通俗小说和话本进行改编,也有艺人根据民间故事和真人真事创作的符合时代特色的新曲目。句式主要以十言为主,七言为铺,兼有其他;板式有流水板、垛板、散板、哭板、截字板等;调式分为为古调(即山东调)和新调(即柳林调)两种;伴奏乐器有三弦、二胡、压琴、笛了、甩板、醒木等。传统剧目有《大八义》、《小八义》、《七侠五义》、《小五义》、《续小五义》、《五女兴唐传》、《施公案》、《魏公案》、《罗通扫北》、《杨家将》、《呼家……[详细]
  离石弹唱源于宋代,是将宋调、杂剧、民歌、戏曲、二人台、秧歌等演技融为一体的一种民间传统表演艺术,至今已有一千多年的历史。据《永宁州志》和《离石县志》记载,离石弹唱源于宋代孔三传所创的说唱艺术—诸宫调,后受元杂剧和明清小说的影响不断演变发展,民国至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又吸收了道情戏、民歌、二人台、秧歌等的艺术精华而达到鼎盛。离石弹唱最初主要流行于离石、中阳、方山和柳林一带,后不断传播,现已辐射到了晋陕黄河流域,深受老百姓的喜爱。离石弹唱的表演形式是在乐队伴奏下,男女演员手持彩扇边舞边唱,唱手最少2人,最多十几人不等。演出场地不限,街头、院落、广场、庙会或舞台上都可表演。表演的唱词一般都是即兴创编,四句一节,句句讲求押韵,反映的都是现实生活,唱词自然朴实,简捷明快。弹唱的表演方面融宋代说唱的诙谐,……[详细]

全部离石区民俗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