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江苏省 > 镇江市 > 丹徒区民俗文化

丹徒区十大民俗文化

  农历四月初八,是江苏省丹徒县宝埝一带的“赶狗节”。这天,家家户户都要捏两种狗:一种是拌泥捏泥狗,一种是揉面捏面狗。待晚上月亮出来时,农妇们将泥狗倒下河塘,放一阵鞭炮,然后回家将面狗蒸了吃。据传说,古时候这一带出现了成群成队的天狗,这些天狗不但偷吃农家的食物,而且还糟塌田里的庄稼。有一年小麦刚刚发黄,四月初八这天晌午,突然窜来几千条天狗,它们在麦地里打滚,啃麦穗,不多时间,几千亩麦子只剩下麦秸了。农夫们眼看到嘴的口粮被天狗吞噬,急得呼天哭地,乱成一团。这时走来一位白发老人,他看到这一情景,就想了一个办法,吩咐农夫第二天午时捏泥狗倒下河塘,引诱天狗也跳下去。第二天午时,农夫们按照老人的指点,将捏好的泥狗倒下河塘。一时间,“扑通、扑通”……一大群天狗争着跳下河里,不一会儿,天狗都被淹死了。后来,人……[详细]
  丹徒南乡,地处“吴头楚尾”,是吴国早期的政治文化中心,是吴文化的重要发祥地。吴文化是中华炎黄文化的组成部分,是中原文化与荆蛮文化、也是荆楚文化、淮夷文化、巴蜀文化等不断交流融合逐渐而形成的。现今丹徒境内流传的民间文化,都明显带有早期吴文化的痕迹。丹徒的先民们在这块土地上繁衍生息,创造物质财富的同时,也即兴自发地创造了很多当地的“劳动号子”——今称为“丹徒田歌”。当地农民劳动伴歌为习俗,可追溯至7000年前的耕作文化时期,口耳相传,一直传唱至今,是劳动人民创作的民间音乐的活化石。田歌又称秧田歌、田山歌、插田歌、薅秧歌等,丹徒田歌出生民间,扎根于厚实的沃土中,吮吸着民间永不枯竭的艺术甘泉。经历了长期的演变、发展,融汇了丹徒人民的聪明才智,形成了格调清新、风格多样、音韵流畅、语言简洁明快、乡土气息……[详细]
  《华山畿》的传说,在丹徒石桥华山村流传较广。1987、1992年镇江市民间文艺家协会与镇江民间文艺资料库曾两次组织采风组到华山村进行民间文化考察,记录有关华山畿异文传说11种,除这里选编的整理稿外,康新民写的《小梁祝——华山畿的传说》发表在上海《采风》杂志(1995/4)上,主要情节有:一、问路初遇,街心相识;二、烧香同心,私约赶集;三、呆子找镯,相公受辱;四、借机巧治,呆子退婚;五、忠贞爱情,华山绝唱。由于篇幅较长,不在这里选登。传说南朝宋时,南徐(镇江)有个秀才,去丹阳走亲戚。走呀走呀,走到中午,肚子饿了,人也累了,想找个客店吃饭,歇歇脚。抬头一望,巧哩,前面就是一个村庄。这村叫华山村,村上有街,街上很热闹。秀才走进一家客店,忽见店主小姐从楼上下来,十七八岁年纪,漂亮得好似天仙一般。秀才……[详细]

全部丹徒区民俗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