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江苏省 > 扬州市 > 邗江区民俗文化

邗江区民俗文化介绍

  杜十娘传说,第一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民间文学类项目。杜十娘怒沉百宝箱是发生在明万历年间瓜洲渡口的真实事件,当时“船上舟子和岸边闻声而来的过路人,纷纷痛责李甲的薄倖、孙富的阴狠。”并在当地产生多种说法,衍生出若干故事。由于瓜洲所处的特殊位置,杜十娘跳江的故事很快传遍大江南北。宋懋澄在北京听到杜十娘的壮烈之举,遂将此事写成《负情侬传》。其后许多文人纷纷引述传抄。后冯梦龙综合了真实事件、民……[详细]
  甘泉山传说,第一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民间文学类项目。甘泉山位于扬州西北郊,为丘陵地带,山上树木葱茏。山顶上有一井,水质甘甜,且长年不竭,得名“甘泉井”,山亦因之被命名为“甘泉山”。山上有七座小峰,排列如北斗形状,根据勘察考证,当为汉代封地扬州的诸侯王墓地。其中有东汉广陵王刘荆墓、老虎墩东汉贵族墓等,自古即被视为吉地。这里流传着许多动人的故事,有《秦始皇赶山填海》、《救生寺刘秀避难》、……[详细]
  焦循传奇故事,第一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民间文学类项目。焦循,字里堂,清代哲学家、数学家、戏剧理论家,一生著述很多,祖居扬州邗江黄珏桥焦家庄。焦循自幼聪明过人,为人和蔼,治学严谨、淡泊名利,以教馆授徒为业,晚年足不入市,乡间父老都很敬佩他。焦循去世后,留下诸多传奇故事,主要流传于当地,及邗江西北山区和湖乡。其主要故事,有《田换书读》、《拜师学艺》、《占卜奇效》、《梦惊不吉》、《焦循孝母……[详细]
  邗沟大王庙传说,第一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民间文学类项目。邗沟大王庙位于今城北乡黄金坝地域的古运河拐弯处,始建于东汉时期。该庙主要供奉春秋时期的吴王夫差和西汉初期的吴王刘濞。为古代百姓所自建。二王都不是佛道儒神仙或圣贤,且还有为人们诟病的地方,却延续了一千多年的香火,皆因两位大王开凿运河和运盐河,为扬州早期的繁荣作出了贡献,“功德在民,后人祀之”。后又被附会为财神庙。在康乾年间,还曾出……[详细]
  春字门内科中医术,江苏省第四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传统医药类项目。邗江区(县)历代杏林荟萃、名医辈出,汉代吴普、唐代鉴真、清代李钧、吴安业等。清道光年间,扬州一游方郎中,姓殷(名佚),少年拜师学医,学成开办诊所,广收民间验方,热忱服务民众,享誉一方,人们亲切地称其为“殷小四子”,是“春”字门开山之祖。 “春”字门内科中医术得益于扬州的文化传统以及众多医家门派的滋润,勤勉实践,以医济人,流泽……[详细]
  十五巧板益智拼图,是在一块正方形截体内,运用15块切割成形状各异的版块组合而成各种几何图形的游戏,能拼出人物、动物、蔬果、花卉、器皿等图案。其由清同治年间江南省崇明县人童叶庚发明,并有专著《益智图》。它集宋代燕几图、明代十三式蝶几图以及七巧板之大成,把中华巧板文化发展到了极致。其诞生后不久即传入扬州,以家族传承和师徒传承为主。上世纪初流行全国并传到西方列国。代表性传承人朱建淮继承传统拼图精髓,并融……[详细]
  瘦西湖传说,第一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民间文学类项目。瘦西湖,本称保障河。这里风景秀丽,到清代乾隆年间达于极盛,成为楼台掩映,花木扶疏的著名风景区。因河道细长曲折,诗人汪沆有“也是销金一锅子,故应唤作瘦西湖”诗句,遂改称“瘦西湖”。1988年被国务院列为“具有重要历史文化遗产和扬州园林特色的国家重点名胜区”。伴隨着瘦西湖的形成、发展和帝王名人的巡游,衍生出许多有趣故事,如“瘦西湖名称由……[详细]
  扬州是隋炀帝传说的发源地。隋炀帝与扬州的关系十分密切,他曾任扬州总管十年,当皇帝后又曾三下扬州,最后死在扬州,葬在扬州,至今他的墓还在扬州市邗江区槐泗镇的雷塘。围绕着隋炀帝与扬州的关系,衍生出了一系列的传说。隋炀帝的传说,主要包括开运河、看琼花、葬雷塘三大部分,这些故事至今仍在广泛流传。开运河,传说他暴虐无道,急功好利,伤民过重;看琼花,传说他荒淫奢侈,给民众带来沉重的负担;葬雷塘,传说他作恶多端……[详细]
  傩舞(跳娘娘)是一种宗教祭祀性舞蹈,出自古巫、古傩这个渊源,明末清初,它出现在“香火会”中,成为人们设坛请神、祈福消灾时的必跳之舞。“跳娘娘”者手持花香鼓,“舞不离鼓,鼓不离手”,所以亦称“花香鼓舞”。它虽具有傩舞性质,但不带面具,不扮鬼脸,不演鬼戏,不呈凶恶状,而是衣着艳丽、舞姿妩媚、韵律优雅,自始至终给人以美感。“跳娘娘”为男扮女装独舞,身着凤冠、霞帔、百褶裙,裙边挂满了小铃铛,在简单的打击乐……[详细]
  扬州玉雕,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名录传统美术类项目。​​​​​​​扬州是我国古代和现代玉器的主要产区,琢玉工艺源远流长。据考古佐证,在江淮东部龙虬新石器时代遗址发掘的玉璜、玉玦、玉管等把扬州琢玉工艺追溯到了五千三百年以前。随着扬州历史上三度繁荣,百业兴盛,扬州琢玉工艺出现了汉、唐、清三次高峰。特别是清代中……[详细]
  扬州民歌是由“劳动号子”和“民间小调”结合而成的。从调性上说扬州民歌大多数以五声音阶徵调式和宫调式为主,六声音阶和七声音阶调式亦能见到。其民间小调曲式结构多为“上下句”或“起、承、转、合”式的单乐段。“号子”里有:以衬词命名的《小刘姐姐》、《黄黄子》、《隔里隔三垛》、《格朵朵》等,有以句式命名的《四句头》、《五句半》、《抢八句》等,也有以唱词字数命名的《七字唱》、《串十字》等,还有以曲牌命名的《刮……[详细]
  瘦西湖边的莲性寺里,有一座美丽的白塔,一称喇嘛塔。按其形状,当是仿北京北海白塔构筑成的,不过较北海白塔苗条,从而多了几分江南的韵味。白塔是瘦西湖的重要景点,称为“白塔晴云”。关于白塔的建造,有不少扑塑迷离之处。例如它的建造时间,就还不太清楚。《中国历史文化名城词典》有“莲性寺白塔”条,肯定地说:“寺内白塔建于乾隆四十九年。”《扬州览胜录》有“白塔”条,却说白塔“系就旧塔基建造,旧塔建于何年,都不可……[详细]
  富春茶社是一座闻名中外的老店。1885年始为富春花局,由茶座起家,历经百年,形成了花、茶、点、菜、结合,色、香、味、形俱佳,闲、静、雅、适取胜的特色。它是淮阳点菜的正宗代表。为适应海内外宾客的需求,近年来富春茶社进行了更新改造。继“春江”“醉月”餐厅建成后,“淮扬第一楼”融中国传统的古典亭楼建筑艺术和现代化装饰于一体,点缀以清新雅致的假山、喷泉。餐厅内红木桌椅、漆器桌椅古色古香,舒适典雅。楼内花卉……[详细]
  以扬州方言为基础的弹词系统曲种。原名弦词。流行于江苏扬州、镇江、南京和苏北里下河一带。扬州弹词和扬州评话属于姊妹艺术,弹词形成较晚,约始于明末清初。扬州弹词原名扬州弦词,是用扬州方言说唱的一种曲艺形式,流行于扬州、镇江、南京及里下河一带。扬州弹词和扬州评话同出一流,弹词约始于明末清初,早期一人说唱,自弹三弦伴奏,故名弦词。在清初,评话艺人往往兼工弦同,乾、嘉以后才逐渐分开,清代中叶盛行期间,发展为……[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