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江苏省 > 南京市 > 栖霞区民俗文化

栖霞区十大民俗文化

南京金箔锻制技艺
  南京金箔锻制业发源于栖霞区龙潭花园一带,这里曾分属句容县和江宁县。相传东晋葛仙翁(葛洪)是金箔锻制的始祖,打金箔户一直流传着“仙家造金箔”的传说。葛洪为句容县城北下荫人,旧时龙潭打造金箔的都供奉葛仙翁,四季上香,逢年过节跪拜,香案边上还要放把锤,求神保佑打箔顺当。根据老艺人介绍,南京最早打金箔的都是龙潭人,有刘、葛、印三大姓,刘姓打金箔,葛姓切金箔,印姓制金线。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龙潭周围的六子桥、四段圩都有金箔制作作坊,男锤金箔,女织锦线。最早记载金箔生产技艺的文字见于明代宋应星的《天工开物》:“凡造金箔,既成薄片后,包入乌金纸,竭力挥椎打成(打金椎,短柄,约八斤重)。”南京金箔系用真金经倒条、下条、拍叶、做捻子、打开子、装家生、打了戏、出具、切金箔、检验包装等十多道工序锤炼而成,其中打……[详细]
  在服饰上使用金银线,我国自古有之,且历朝皆很重视。西汉时,桓宽的《盐铁记》中有“罽衣金缕”之说,是我国在服饰上使用金丝的最早文字记载。隋时,波斯国进贡“罽金绵锦袍”,皇帝令太府丞仿制,结果造出超过了贡品质量的织金锦,唐诗中有“劝君莫惜金缕衣”和“鏚金孔雀银麒麟”的诗句,说明当时的织金锦和金(银)线刺绣的服饰是十分名贵的。宋代著作中记载女真族崇尚以织金锦作服饰,他们常常向宋朝索取大批织金锦,每次数量达150-200匹,1988年在黑龙江省阿城县发掘的金代墓葬中,出土有云鹤金妆花锦袍、双鸾朵梅织金锦胁衣、折梅织金锦裙等。元代崇尚织金锦的风气盛极一时,不仅帝王、百官用织金锦作服饰,连三品以上官员的帐篷都是织金的。这在意大利人马可·波罗的游记中有记述。元代在河北、新疆以及南京、苏州等地设立织染局,制……[详细]
  制扇技艺扩展(金陵折扇制作技艺)扇子是中国传统的工艺品。从北宋以来,社会流行折扇,折扇常用竹木做扇骨,韧纸或绫绢做扇面,收则摺叠,用则撒开,合展自如,携带方便,更是文人雅士和达观显贵的必备之物。金陵文人荟萃,折扇需求量大,制扇业日益发达。明成祖朱棣在南京登上皇位后,十分欣赏舒展自如,灵巧美观“数折聚清风,一捻生秋意”的折扇,下诏令宫内工匠“如式为之”,从此,折扇“自内传出,遂遍天下”,大量在世上流传,无论是宫廷、还是在民间,使用折扇已成习俗。至明成化年间,南京成为制扇业的中心之一,折扇制造颇精制,一直影响到清代,前后达600年之久,至今南京秦淮河的南岸通济门一带,仍保留着“扇骨营”这一古老地名。明清的南京是江南数省的科举之地,每当大比科考之年,来南京参加科举的士子都要选购一些高档的折扇,待科……[详细]
  龙舞扩展(栖霞龙舞)​​​​​​​栖霞龙舞,历史悠久,至迟在明代,这里就有龙舞活动流传。历史上的龙舞,多以柴龙为主,主要集中在摄山东南的龙王山周围,每到元宵节期间,社社都要上龙王山出会,祭拜龙王,在这里形成了家家玩龙灯的习俗。并流传至今。上世纪八十年代,栖霞区重点发展了具有江南特色的布龙舞,并解决了龙舞道具制作问题。形成了一支制作龙舞道具的队伍,能用手工在较短时间里做出观赏价值较高的龙舞道具,先后为市内外及海外华人社团制作过60余条龙舞道具。区域优势使栖霞龙舞有着广阔的大舞台,九十年代以来,栖霞龙舞不断适应社会发展需要,一直成为南京社会文化舞台上的重要文艺形式,先后为国际、国家以及省市级各类庆典活动演出上百场……[详细]
  栖霞寺石匠成佛的传说,第三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民间文学类项目。石匠成佛传说讲得是南京东郊栖霞山,山上有座千佛岩。据老年人传说,千佛岩的一千尊佛像,原是六朝时期一位老石匠凿出来的。因圣旨要求的时间紧,石匠来不及凿造,最后一尊一手拿着凿子,一手拿着锤子的佛像,就是凿石佛的老石匠自己。……[详细]

全部栖霞区民俗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