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江苏省 > 南京市 > 浦口区民俗文化

浦口区十大民俗文化

毛氏中医医术
  毛氏中医医术,第四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传统医药类项目。毛氏中医医术,始于清宣统年间,由毛书云创始,至今约150年历史,历经五代传承,不断完善,现有传承人3人,对当地中医药事业有着较为广泛的影响。内容包括中医理论,治疗方法,治疗方药。其特点是以“证治八法”为理论指导,每法均创有相应方药,由此而形成独具特色的中医医疗体系。“证治八法”是根据阴阳术数、五行八卦、四时运气的变化特点,运用天人相应、经络脏腑、六淫七情等理论所创制的中医治疗理论和方法,是毛氏医术的核心理论和指导思想。毛氏中医医术,发源于有着悠久历史文化的古镇桥林。第一代创始人毛书云(1831-1896),著名中医骨伤医师,提出骨伤局部与整体辨证关系,强调天人相应、内外并治,运用内功吐纳康复疾病,著有《跌打指南》。第二代毛桐……[详细]
葫芦画
  葫芦画,第二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传统美术类项目。葫芦画古来有之,俗语“依样画葫芦”,显示了葫芦画作为民间手工技艺,源远流长。中国种植葫芦有七千多年的历史。葫芦以其优美的形态,特殊的质地,广泛的用途,与中华民族的生活,生产和娱乐密切相连。从中形成了丰富多彩的葫芦文化。然而葫芦彩绘艺术由于种种原因,未曾在中国民间艺术中形成独立、稳定的门类,几乎失传。张苗先生出于对传统文化和民间艺术的热爱,怀着开发有南京特色的工艺品的愿望,于上世纪八十年代末,开始研制彩绘葫芦,其制作的葫芦画被誉为“金陵葫芦王”,而本人则取艺名为“金陵葫芦张”。在葫芦上手工彩绘,费时费力,专业从事者凤毛麟角,因此有必要对金陵宝葫芦的制作予以保护扶持,使之传承并形成规模。……[详细]
江浦手狮
  江浦手狮的故乡浦口区,位于古都南京市北郊,其境内古文化遗址、老山国家森林公园、珍珠泉风景区等风景名胜数十处。江浦手狮舞,道具即是用竹片以麻布和彩丝装裱成狮子模样,在狮子前胸和小腹下撑以木(或竹)棒为舞狮者的手柄,单人舞于手中,人数可多可少的一种民间舞蹈形式。此舞起源于太平天国时期,为当时驻守在永宁地区的太平军战士健体、强身及与民同乐时用。太平天国失败以后,此舞便保留下来,为当地百姓在节日之时庆典、娱乐时用。至解放后,此舞已少有人能舞之。上世纪80年代末,本区文艺工作者采风时发现,经挖掘整理,参加金陵民间文化庙会演出获优秀演出奖;1994年,经再加工,参加沈阳国际民间舞蹈艺术节获“金玫瑰”奖;1996年参加在浙江金华举行的全国民间舞蹈大赛获文化部授予“群星奖”;1999年,经改编形成一套女子手……[详细]
浦口狮子岭兜率寺庙会
  兜率寺前身为狮子林道场。据《江浦埤乘》记载,狮子岭原有“狮子林”,始建于清顺治二年(1645年),为僧白庵所建,至今已有300多年历史。该寺以研经讲道为终始,故而名声日振。明清以来,时有高僧于此讲经习道,鼎盛时期,寺有常住僧侣40余人,每日晨钟暮鼓,香火缭绕,为佛门不可多得之修持圣地,故而香客众多,每年正月十五的庙会更是不同凡响。狮子岭兜率寺庙会是佛教信徒的一项重大佛事活动和当地善男信女的进香活动。 据历史相传,自“兜率寺”顺治二年(1654)建寺以来,便有了正月十五庙会的传统,传承至今。每年农历正月十五,狮子岭庙会可谓是人山人海,香客们每人手拿一束香,前来烧香拜佛。由于“兜率寺”中外驰名,故远道而来的香客,便于正月十四便进入该寺,寺内和尚给予热情接待,还给予安排住宿,吃饭。每年每月初一、十……[详细]
浦口泰山庙会
  泰山庙会又称“三二八庙会”,历史源远流长。据方志记载,早在明洪武时期就已形成庙会,其盛况堪称南京江北之最。泰山庙会是南京浦口地区民间文化背景和特有地域环境下的历史积淀,是在与释、道文化长期渗透交融中所形成的独具特色的民俗文化现象,为南京江北乃至周边地区广大人民群众一个重要而不可替代的综合性民俗文化及商贸活动。泰山庙会每年在农历三月二十七至二十九期间举办,三月二十八是正日,物资交流从泰山新村一直到向阳桥,摊位延续几公里,人流量很大,交通拥堵,属自发0流会。每年区政府都要派出工商、宗教、公安、交警、市容、街道等十多个部门参与维护秩序。2004年,地方政府考虑到安全因素,发布告文,取消了庙会的交易项目,使得近年来庙会大为冷清,目前尚未恢复。地方政府已重视到泰山庙会的保护工作,对庙会加以引导和规范,……[详细]
  高淳民间歌曲,蕴藏极为丰富,属“吴歌”范畴,在苏南民歌中占有重要地位。自1953年至1964年,先后有路行、叶林、田宝玉、肖翰芝、李存杰等省和中央的音乐工作者来高淳采风。1957年,高淳文化馆曾铅印《高淳民歌》64首。1963年,高淳县文化馆和省音协合编成《高淳民歌》300余首。这些民歌有的已编入《江苏民歌音乐选集》,有的发表于中央和省内的音乐刊物上。高淳民歌不仅在吴歌中有着重要地位,而且也对中国民歌产生一定的影响。高淳民歌,形式多样,曲调丰富,内容广泛。从地域上划分,可分为山乡民歌、圩乡民歌两种类型。山乡民歌比较粗旷、洪亮;圩乡民歌比较婉转、悠扬。从内容上划分,可分为田歌、软歌、劳动号子、仪式歌、时政歌、情歌、春歌、儿歌、历史传说歌等九类。田歌、牧歌是反映本地区劳动生产的歌曲。耘田歌、栽秧……[详细]
  据方志载,唐乾符年间,漂水县尉崔致远来花山游览,诗吊双女坟,曾引出一段人鬼相恋的神奇姻缘,一时传为佳话。高淳县东南境有座花山,山下有一荒冢,传说墓中长眠着两名才貌出众的少女,她们是同胞姊妹,一母所生,因婚烟不能遂愿,双双含恨自尽,死后同葬一墓,人称“双女坟”。崔致远,新罗人,12岁入唐求学,18岁应唐乾符甲午科试,金榜提名。在唐先后任宣州郡溧水县尉、承务郎、侍御史内供奉、都统巡官等职。(当时溧水县治在今高淳县顾陇)。崔致远在任溧水县尉时,一天策马到远离县城的花山游览,下榻山下招贤馆。得知馆前山岗上有古迹双女坟,便独自前去凭吊。年少书生,面对旷野孤冢不禁浮想联翩,贸然题诗墓门,戏邀双女鬼魂来驿馆与之相会。真可谓“日有所思,夜有所梦”,入夜果梦两位绝色佳人轻移莲步翩翩而至。女子频频施礼,感谢书生……[详细]
  二千多年前,“秦失其鹿,天下共逐之,捷足者先得。”刘邦和项羽双雄并起,叱咤风云,合力灭秦,夺得天下,其后又一分为二,豆萁相煎,势不两立,经过几年的楚汉相争,最后以刘邦的胜利和项羽的失败而告。该项目即是浦口地区人民历经二千多年来,以“不以成改论英雄”的故乡情怀,籍以楚霸王项羽败走浦口的一个个有关地名的历史传说来凭吊一代枭雄西楚霸王项羽。这些地名的传说虽异于史家之言,但历经千百年来,世代相传,妇孺皆知。这些传说,不仅反映了浦口人民对英堆的崇敬和缅怀,对家乡的赞美和热爱,同时也反映了浦口的历史与祖国的历史一脉相承、一样厚重。……[详细]
  星甸清真(烤鸭、五香牛肉)制作技艺,第二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传统技艺类项目。星甸镇为浦口区内较大的回民聚居之地,从事饮食业是回民的主要谋生手段。自清代中期以来,星甸的回民制作的清真鹅、鸭、牛肉熟食就很有名,其中,尤其以清真五香牛肉别具特色,成为流传至今清真特色食品之一。清真五香牛肉的特色是高蛋白、低脂肪、纯绿色食品,肉呈荸荠色,特有的五香味,越嚼越香,回味无穷。食用时,切片装盘配以磨制的红色辣椒酱、麻油,味道更佳,香味渗入肺腑,令人食欲大增。因此清真五香牛肉作为家庭宴会、旅游佐餐的佳品,远销南京、浦口及周边城市、安徽省省安庆市、马鞍山市、和县食客在春节期间也慕名前来购买自食或馈赠亲友。清真五香牛肉的制作是有一番讲究的。一是选料考究,必须选取老牛,现场宰杀,取新鲜牛肉,这是因为老……[详细]
  石桥门笺,第二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传统美术类项目。“石桥门笺”的故乡石桥镇,位于南京市浦口区西郊。“石桥门笺”俗称“天剪”,是一种纸张雕刻美术彩绘工艺制品,属剪纸的范畴。它主要是用于农村的传统节日或喜庆日子进行张贴或悬挂,以增添节日喜庆氛围。一般用红纸或彩纸剪刻而成,呈长方形,镂空的背饰有方孔钱纹、万字纹、水波纹等,上有吉语题额,中有吉祥图案或福禄寿喜等字,下有多种多样变化的穗,人们在除夕或元旦将门笺贴挂在门楣上,以为新年的吉物。自古以来,贴门笺这一民风民俗十分盛行,成为新春佳节一道亮丽的风景线,其用意是祝吉纳福,也有用于祭祀和图腾的画面。“石桥门笺”纸张颜色艳丽,图案丰富多彩,观赏性较强,能够带来一定的视觉美感,深受老百姓的喜爱,成了本区域老百姓过年和其它喜庆日子里必备的工艺……[详细]

全部浦口区民俗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