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安徽省 > 合肥市 > 瑶海区民俗文化

瑶海区十大民俗文化

葫芦烙画
  烙画也称烫画、火笔画等,具有悠久的历史和独特的艺术风格。相传起源于汉代,后失传,清朝遂又兴起。葫芦烙画是烙画艺术殿堂里的一朵奇葩,“葫芦”在中国民间被视为吉祥物广为流传,在吉祥物上赋诗作画,是人们喜闻乐见的形式;而将烙画艺术绘制于葫芦上更是别具一格,更显其古朴大方、庄重素雅之特色。它既能陶冶情操,又具收藏价值,是烙画中的精品。郑小良作为葫芦烙画的传人,在多年的葫芦烙画艺术创作中,努力探索,其作品典雅细腻,人物形象生动传神。1992年,他的烙画《八十七神仙图》在“中国民族文化博览会”上荣获一等奖;1995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联合授予他“民间工艺美术家称号”;2006年,他被授予安徽省首届“工艺美术大师”称号;2007年,被评为合肥市“十佳民间艺人”,同年参加“俄罗斯中国年安……[详细]
庐州吴氏船模制作技艺
  古城庐州地处皖中,其南北交汇、东西咸宜,文化底蕴丰厚。这种人文地理环境为附着于农耕文化、水运文化的船模制作技艺提供了丰厚的土壤和充足的养分,使之成为江淮地区独具特色、在省内外具有广泛影响的民族传统手工技艺品种。古船模制作技艺具有悠久历史和独特的艺术价值,相传自有航运舟船史以来就伴随有木雕船模的制作。早在宋元时期,中国的造船技术就已称雄世界,明清时期的帆船制造工艺更是达到鼎盛。明朝七下西洋的郑和船队就是一个明证。有文字可鉴的史料和出土的古船遗物,为船模的设计制作提供了详实可信的依据。“吴氏船模”制作技艺遵循“以史为鉴、仿古逼真、工艺精湛、推陈出新”的原则,其工艺复杂,有10余道工序。传承人吴培主要作品有《仿清明上河图大型客船》(陈列于安徽省博物馆);《郑和二千料古船》、《汴河客船》、《李鸿章游……[详细]
庐州蛋雕
  蛋雕是在各种禽鸟的蛋壳上进行雕刻的一种民间工艺。明清时期,民间在节庆喜事时有赠送红鸡蛋的习俗,后来,人们在蛋壳上画些花鸟、鱼虫、脸谱等图案以图吉利,后又将鸡蛋钻孔掏空,在蛋壳表面雕刻精美图案,逐渐形成了蛋雕制作技艺。古城庐州,居安徽中部,文化底蕴丰厚,相对封闭的农耕社会为“庐州蛋雕”这一传统技艺在民间的生存和传播提供了良好的存续环境。合肥素称“0鸡之乡”,除著名的肥东、肥西0鸡、吴山贡鹅外,还有人工饲养的野鸡、大雁、孔雀、鸵鸟等,各种蛋壳为蛋雕制作提供了丰富的原材料。当前,庐州蛋雕制作技艺主要有马家轩和王剑两个传承系列。马家轩和王剑二人,在继承蛋雕传统技艺的基础上创新发展,形成自己的蛋雕艺术风格,自成一派,享誉庐州。庐州蛋雕在创作题材上充分吸纳民间文化营养,反映人文现实,作品种类繁多,有人物……[详细]
庐州土陶烧制技艺
  庐州土陶具有传承保护价值、文化价值、实用价值和收藏价值。它将造型艺术、审美艺术融为一体,在社会上具有较大的影响。庐州土陶传人李宏亮的家族制陶史可追溯到清末民初,其曾祖父用手工制作的方法和简易的柴窑,烧制出了形态各异的碗、盘、碟、罐、缸等生活土陶制品。随着李家制陶水平的逐步提高,李氏土陶逐渐成为合肥地区颇具影响的一个手工技艺品种。20世纪90年代初,李宏亮从大学美术系毕业,即成立“野佬陶坊”,潜心研究陶艺。他利用租来的龙窑,专门烧制自己制作的各种创意作品,把庐州土陶制作技艺、题材创意推进到一个新的层面。李宏亮的作品注重造型和装饰的有机结合,揭示泥土的塑性美和表现活力,大胆吸收雕塑、书法,绘画等诸多艺术表现手法,形成古朴典雅的风格,给人以较强的视觉冲击,其中,“荷花镂刻陈设品”、“古文字土陶摆件……[详细]
  庐州地区自古有雕刻核雕用于“辟邪”的民俗,清末民初核雕艺人又创造出全国独有的“剔雕”技艺以及山核桃镂空技艺,使得庐州核雕已经从简单的民风民俗上升为雕刻艺术。庐州核雕中的“剔雕”是一种能够直接表达中国传统书画的独特雕刻技艺,在全国核雕界具有唯一性。它利用“象牙果核”黑褐色的内果皮与白色胚乳来体现传统文化中的黑、白关系,形成构图。庐州核雕中的镂空技艺是在表面纹路狂野,内部结构复杂的山核桃上进行雕刻的,它将山核桃表面结构与内部结构多层利用,最多能够雕刻出4层的复杂构图。剔雕技艺与山核桃镂空技艺是庐州核雕艺人智慧的结晶,每一件作品都具有唯一性,具备较强的历史研究价值。一直以来庐州核雕主要以家族传承的形态存在。受其制作周期长,雕刻困难等因素的影响,解放前庐州核雕技艺一度濒临绝迹,后经传承人李绩及父亲李……[详细]

全部瑶海区民俗文化>>>